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闻风声归思浩然 邓剡 〔宋代〕
西风响高树,乡梦去帆前。 稚子衡门下,先茔乱叶边。 老来多一出,归去恰经年。 海燕巢何晚,秋期落尔先。
白话文翻译:
夜晚听到西风吹动高树的声音,思乡之情如帆船前的梦境般涌动。 孩子们在简陋的门前玩耍,祖先的墓地被落叶覆盖。 年老之后,外出次数增多,归家时已过去多年。 海燕筑巢为何如此晚,秋天的到来却先于它们。
注释:
- 西风:指秋风。
- 高树:高大的树木。
- 乡梦:思乡的梦。
- 去帆:远行的帆船。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衡门:简陋的门。
- 先茔:祖先的墓地。
- 乱叶:落叶。
- 老来:年老之后。
- 一出:一次外出。
- 归去:回家。
- 恰经年:正好经过一年。
- 海燕:海边的燕子。
- 巢:筑巢。
- 秋期:秋天的到来。
- 落尔先:先于它们落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剡,字光荐,号中斋,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邓剡在异乡听到秋风声时,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作。诗中通过西风、高树、乡梦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归乡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为引子,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首句“西风响高树”,通过秋风的声响,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乡梦去帆前”,巧妙地将思乡之情与远行的帆船联系起来,形象生动。后两句通过对稚子和先茔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家乡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结尾的“海燕巢何晚,秋期落尔先”,则通过海燕的意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响高树”:秋风吹动高树,发出声响,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 “乡梦去帆前”:思乡之情如帆船前的梦境般涌动,形象生动。
- “稚子衡门下”:孩子们在简陋的门前玩耍,强化了家乡的意象。
- “先茔乱叶边”:祖先的墓地被落叶覆盖,进一步强化了家乡的意象。
- “老来多一出”:年老之后,外出次数增多,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 “归去恰经年”:归家时已过去多年,抒发了对归乡的渴望。
- “海燕巢何晚”:海燕筑巢为何如此晚,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秋期落尔先”:秋天的到来却先于它们,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乡梦去帆前”,将思乡之情比喻为帆船前的梦境。
- 拟人:“海燕巢何晚”,将海燕拟人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对仗:“西风响高树,乡梦去帆前”,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秋风、高树、乡梦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归乡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西风:秋风的意象,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 高树:高大的树木,增强了秋风的声响。
- 乡梦:思乡的梦,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 稚子:年幼的孩子,强化了家乡的意象。
- 先茔:祖先的墓地,进一步强化了家乡的意象。
- 海燕:海边的燕子,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响高树”中的“西风”指的是什么? A. 春风 B. 秋风 C. 冬风 D. 夏风
- 诗中“乡梦去帆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现实的无奈
- 诗中“海燕巢何晚”中的“海燕”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时光的流逝 D. 归乡的渴望
答案:
- B. 秋风
- B. 对家乡的思念
- C. 时光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邓剡的《夜闻风声归思浩然》: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邓剡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邓剡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邓剡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