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闻风声归思浩然 邓剡 〔宋代〕
西风响高明树,乡梦去帆前。 稚子衡门下,先茔乱叶边。 老来多一出,归去恰经年。 海燕巢何晚,秋期落尔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西风吹过高大的树木,发出响声,我在梦中思念着故乡,仿佛船帆即将启航。孩子们在简陋的门前玩耍,祖先的墓地旁落叶纷飞。年老之后,我多次想要归乡,现在终于要回去了,恰好经过了一年。海燕筑巢为何如此晚,秋天来临,它们却先我一步落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风:指秋风。
- 高明树:高大的树木。
- 乡梦:对故乡的思念。
- 稚子:小孩子。
- 衡门:简陋的门。
- 先茔:祖先的墓地。
- 乱叶:落叶纷飞。
- 老来:年老之后。
- 一出:一次出行或一次决定。
- 归去:回到故乡。
- 恰经年:恰好经过一年。
- 海燕:海边的燕子。
- 秋期:秋天的时节。
- 落尔先:先于你落下。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乡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乡愁和对归乡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听到秋风声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愿望。诗中通过描绘秋风、落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愿望。诗中“西风响高明树”一句,通过秋风的响声,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梦思。“稚子衡门下,先茔乱叶边”描绘了故乡的景象,简陋的门前孩子们玩耍,祖先的墓地旁落叶纷飞,这些细节都充满了乡愁。“老来多一出,归去恰经年”表达了诗人年老后多次想要归乡,现在终于要回去了,恰好经过了一年,这种时间的积累更增添了归乡的迫切感。最后两句“海燕巢何晚,秋期落尔先”以海燕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期待和急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响高明树:秋风吹过高大的树木,发出响声,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乡梦去帆前:诗人在梦中思念着故乡,仿佛船帆即将启航,准备归乡。
- 稚子衡门下:孩子们在简陋的门前玩耍,这是故乡的日常景象。
- 先茔乱叶边:祖先的墓地旁落叶纷飞,增添了乡愁的氛围。
- 老来多一出:年老之后,诗人多次想要归乡。
- 归去恰经年:现在终于要回去了,恰好经过了一年。
- 海燕巢何晚:海燕筑巢为何如此晚,暗示诗人对归乡的期待。
- 秋期落尔先:秋天来临,海燕却先于诗人落下,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急切。
修辞手法:
- 比喻:“海燕巢何晚”将海燕筑巢的晚与诗人归乡的晚进行比喻。
- 拟人:“秋期落尔先”将秋天拟人化,表达诗人对归乡的急切。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愿望,通过秋风、落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秋风的意象,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高明树:高大的树木,增添了秋风的响声。
- 乡梦:对故乡的梦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稚子:孩子们,故乡的日常景象。
- 衡门:简陋的门,故乡的象征。
- 先茔:祖先的墓地,增添了乡愁的氛围。
- 乱叶:落叶纷飞,秋天的象征。
- 海燕:海边的燕子,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期待。
- 秋期:秋天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急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响高明树”一句,西风指的是什么? A. 春风 B. 秋风 C. 夏风 D. 冬风
- 诗中“稚子衡门下”一句,稚子指的是什么? A. 成年人 B. 小孩子 C. 老人 D. 学生
- 诗中“归去恰经年”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离开故乡 B. 归乡 C. 旅行 D. 定居
- 诗中“海燕巢何晚”一句,海燕筑巢的晚与什么进行比喻? A. 诗人归乡的晚 B. 秋天来临的晚 C. 落叶的晚 D. 梦思的晚
答案:1. B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邓剡《夜闻风声归思浩然》: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邓剡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邓剡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