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时间: 2025-01-01 12:43:14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作者:苏轼 〔宋代〕

山色横侵蘸晕霞,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
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山色映衬着霞光,湘江水面上风平浪静,吐露出寒冷的花朵。远处的树林和房屋散落,依稀可以听到啼叫的乌鸦。梦中回到故乡,却不知有多少条路要走,酒醒后南望,恍如隔着天涯。明月照耀着千里平沙,令人感到一阵悠远的思乡之情。

注释:

  1. 山色横侵:山的颜色横亘在天边,意指山的轮廓与天空相接。
  2. 蘸晕霞:蘸指浸染,晕霞是指霞光的色彩。
  3. 湘川:指湘江,代表水流的平静。
  4. 寒花:寒冷的花,象征孤独与清冷。
  5. 梦到故园:梦中回到故乡。
  6. 酒醒:指醒酒,暗示作者的醉意与思乡之情。
  7. 月明千里:明亮的月光洒在千里沙滩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苏轼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闻名,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被贬黄州期间。在此期间,他常常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借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词在意境上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的情感。开篇以“山色横侵蘸晕霞”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接着“湘川风静吐寒花”,通过风静花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之后的“远林屋散尚啼鸦”,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追忆,乌鸦的啼叫更添一份悲凉之感。

“梦到故园多少路”一句,表露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酒醒后的“南望隔天涯”,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遥不可及的哀伤。最后一句“月明千里照平沙”将全诗升华,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沙滩,仿佛在指引着作者的思绪,让人感受到一种横跨千里的宁静与孤寂。

整首词既有自然美,又充满了人文情怀,深刻而细腻,展现出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邃思想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山色横侵蘸晕霞:山的轮廓映照在天空中,与霞光交融,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 湘川风静吐寒花:湘江水面平静,寒花吐露,带出一种孤独感。
    • 远林屋散尚啼鸦:远方的林木与房屋分散,耳边传来乌鸦的啼叫,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梦到故园多少路:梦中回忆故乡,感慨有多少条路可以走。
    • 酒醒南望隔天涯:酒醒后向南望,感受到与故乡的遥远距离。
    • 月明千里照平沙:明月照耀着千里的沙滩,象征着遥远的思念与孤独。
  2. 修辞手法

    • 比喻:山色与霞光的结合比喻自然的和谐美。
    • 对仗:如“远林屋散尚啼鸦”,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寒花“吐”出花香,赋予花朵生命。
  3.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的孤独感,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山色: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
  2. 寒花: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
  3. 啼鸦:代表着孤独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4. 故园:象征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5. 月明:象征宁静与思考,照亮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2. “梦到故园多少路”中的“多少路”指的是什么?
    A. 具体的道路
    B. 思念的路途
    C. 旅行的次数
    D. 生活的经历

  3.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思念
    C. 兴奋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同样的思乡之情。
  • 《黄鹤楼》:崔颢的诗,展现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位诗人在表达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上虽有不同风格,但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 《浣溪沙》与《静夜思》: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月光与自然的描写,折射出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