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超旷欣便静,纷哗厌处浓。
客亲非外约,地胜适新逢。
诗兴骖黄鹤,仙情寄赤松。
烟平千万户,此处认歌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宁寿观,欣赏美景的心情。诗人感到这片广阔宁静的环境令人愉悦,远离了喧嚣与浓重的尘世。亲朋好友的相聚并不是事先约定,而是因为这美丽的地方适合新相识。诗人的灵感如同骖乘黄鹤,寄托了对仙人的情怀在赤松之中。烟雾笼罩下的万家灯火,此地我能听到悠扬的歌声和钟声。
注释
- 超旷:超然广阔,形容环境的开阔。
- 纷哗:喧哗、吵杂,此处指尘世的喧闹。
- 地胜:这里的环境胜过其他地方。
- 骖黄鹤:指乘坐黄鹤,寓意高远的情怀。
- 赤松:赤松是道教的象征,常与仙人相联系。
- 烟平:烟雾弥漫,形容夜幕降临的景象。
- 歌钟:歌声和钟声,指的是美好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字子韶,号雨舟,生于北宋时期。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与友人吟唱,醉心于山水之间。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正月三日,诗人与亲友在宁寿观游玩,受到春日美景的启发而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诗歌鉴赏
张镃的《正月三日同诸亲从叔祖阁学登宁寿观东西山寻》通过自然景观与人际关系的交融,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诗人以“超旷欣便静”开篇,赋予了宁寿观广阔而宁静的特质,表达了他远离世俗喧嚣的愉悦心情。接下来的“纷哗厌处浓”则对比了外界的繁杂,反衬出此处的恬静。
“客亲非外约,地胜适新逢”一方面说明了与亲友相聚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环境之美是吸引大家的原因。诗人在此处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
“诗兴骖黄鹤,仙情寄赤松”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仿佛置身于仙境,表达了他对自由与灵魂寄托的渴望。最后一句“烟平千万户,此处认歌钟”则把视野拉回现实,描绘了春夜下万家灯火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此刻的心灵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情感真挚而深远,展现了张镃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超旷欣便静:形容环境开阔,令人感到愉悦和宁静。
- 纷哗厌处浓:与外界的喧闹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安静。
- 客亲非外约:与亲友的相聚不是事先的约定,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 地胜适新逢:这里的环境确实胜过他处,适合新相识的朋友。
- 诗兴骖黄鹤:诗人的灵感如同乘坐黄鹤,寓意高远。
- 仙情寄赤松:将对仙人向往的情感寄托在赤松之中。
- 烟平千万户:描绘夜幕降临时,万家灯火的景象。
- 此处认歌钟:在此处可以听见悠扬的歌声与钟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诗兴骖黄鹤”将灵感比作乘黄鹤的仙人,表达了诗人的渴望与脱俗。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如“烟平”、“歌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春日宁静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超旷:象征着开阔的心境与自由的追求。
- 纷哗:代表尘世的繁杂与喧嚣,形成对比。
- 黄鹤:象征着高远与自由,寓意诗人的理想。
- 赤松:道教文化中的象征,寄托着诗人对仙界的向往。
- 歌钟:代表着生活的美好,音乐的悦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镃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黄鹤”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高远
- B. 努力与拼搏
- C. 爱情与温暖
-
“纷哗厌处浓”中“纷哗”指什么?
- A. 喧闹
- B. 宁静
- C. 美丽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张镃的诗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张镃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