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种野花韵诗》
时间: 2024-09-19 21:4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种野花韵诗
作者: 洪皓 〔宋代〕
强移野奔对残春,
深恐焦枯向日薰。
种止一行非贵少,
高才三寸岂超群。
既无艳色堪观赏,
又乏幽香漫吐芬。
却忆故园都谢子,
卖花声断几时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和对野花的无限珍惜。作者将野花移植在残春之际,深怕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枯萎。种植的数量虽然少,但并不在乎。即便是才华出众,也难以超群。这样的花没有艳丽的色彩可供观赏,缺乏幽香让人陶醉。作者不禁想起故乡的花已经凋零,卖花的声音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听到。
注释
字词注释:
- 强移: 强行移植。
- 野奔: 野生的奔放生长。
- 残春: 春天即将结束。
- 深恐: 深深害怕。
- 焦枯: 干枯得厉害。
- 高才三寸: 形容才华有限,三寸为短小之意。
- 艳色: 鲜艳的颜色。
- 幽香: 淡雅的香气。
- 谢子: 花谢,指花瓣凋落。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故园都谢子”,可以引申为对故乡花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详载。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季即将结束之际,诗人对自然的感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交织而成。野花的种植象征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次种野花韵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强移野奔对残春”,通过强烈的动词“移”传达出诗人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与焦虑,暗示着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深恐焦枯向日薰”,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焦虑,诗人担心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枯萎,体现了他对生命脆弱的深刻理解。
诗中“种止一行非贵少”,展现了诗人对种植的坚持,尽管数量不多,但仍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一语句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与珍视。接下来的“既无艳色堪观赏,又乏幽香漫吐芬”,则揭示了野花的平凡与无华,诗人在此表现出对世俗艳丽的反思,似乎在强调内在的价值与美。
最后两句“却忆故园都谢子,卖花声断几时闻”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思念故乡的情感溢于言表。透过对花卉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强移野奔对残春: 强行将野花移植,面对白春即将过去的景象。
- 深恐焦枯向日薰: 深怕野花在阳光下会枯萎,表达出对生命脆弱的担忧。
- 种止一行非贵少: 种植的数量虽少,但并不在乎其多少,强调内心的坚持。
- 高才三寸岂超群: 只是短小的才华,又怎能超越众人,暗示对自身的谦逊。
- 既无艳色堪观赏: 这花没有艳丽的颜色可供欣赏,体现其平凡。
- 又乏幽香漫吐芬: 也缺乏芬芳的香气,显得更为单薄。
- 却忆故园都谢子: 想起故乡的花都已经凋谢,表达思乡之情。
- 卖花声断几时闻: 卖花的声音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听到,饱含怀旧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野花的生长比作生命的脆弱。
- 拟人: “焦枯”让植物具有人性化的担忧。
- 对仗: “既无艳色堪观赏,又乏幽香漫吐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生命、自然的思考展开,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野花的描绘,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花: 象征自然的纯粹与生命的坚韧。
- 残春: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故园: 体现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残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
C. 春天的中期
D. 春天的繁荣 -
作者对野花的态度是:
A. 轻视
B. 热爱
C. 忽视
D. 懊恼 -
“卖花声断几时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过去的怀恋
C. 对现状的满意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洪基
诗词对比: 对比洪皓的《次种野花韵诗》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洪皓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和自然的描写,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感。两首诗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方面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