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人送白山茶花二首 其一
张镃
韵胜初闻不记年,
偶逢俄在软红边。
山矾不遇南昌老,
争得嘉名亚水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第一次听说白山茶花时,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了,偶然之间在柔软的红色花边上遇见它。山矾这种花未能遇见南昌的老花匠,怎么能与水仙争得美名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韵胜:指花的香气和色泽胜过其他花。
- 不记年:不记得是什么时候。
- 偶逢:偶然相遇。
- 软红边:指花的柔软红色边缘。
- 山矾:一种花,常被提及与水仙相比较。
- 南昌老:南昌著名的花匠。
- 争得:争夺得到。
- 嘉名:美名。
- 亚水仙:指次于水仙的花。
典故解析:
“山矾”与“水仙”的比较,反映了诗人对花卉的情感投射,也隐含了对自身才能与环境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和,号惟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优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对花卉的欣赏之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比显现的自我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山茶花为主线,描绘了诗人对花的深切感受。开篇通过“韵胜初闻不记年”展现了诗人对花的初次印象,虽已模糊,却仍感到那种美的力量。接下来的“偶逢俄在软红边”,则将读者带入一幅静谧的画面中,让人仿佛看见那白山茶花柔软的红色花瓣,充满生机与温暖。
第三句“山矾不遇南昌老”,则是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山矾因未能得到优秀花匠的精心培育而未能展现出应有的美丽,进而引出诗中关于名声的讨论。最后一句“争得嘉名亚水仙”更是将山茶花与水仙进行比较,暗示山茶花虽美,却仍需努力争取名声,反映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花的比喻,映射出人们在社会中追求名声与美好的心态,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情感深厚,意蕴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韵胜初闻不记年:表达对花的初次听闻已久远,暗示其美丽使人难以忘怀。
- 偶逢俄在软红边:诗人偶然遇见花,形象生动,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山矾不遇南昌老:山矾作为花卉,因未能得到优秀的花匠而无法展现其魅力。
- 争得嘉名亚水仙:意在表明美丽的事物需要努力争取名声,反映出一种竞争意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茶花与水仙作比较,突出了山茶花的美丽与名声的追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花的意象丰富,象征着美丽与努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反映出人们在社会中如何努力争取名声与认可的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山茶花: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 山矾:象征着潜力未被发掘的美。
- 水仙:象征着美名与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矾”与“水仙”代表什么?
A. 花的种类
B. 诗人的朋友
C. 竞争的象征
D. 诗的风格 -
“偶逢俄在软红边”中的“软红边”指的是:
A. 诗的边缘
B. 白山茶花的花瓣
C. 诗人心情
D. 诗中的意象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风光
B. 人生哲理
C. 追求名声与美
D. 友情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张镃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思考,而张镃则侧重于对社会名声的追求与自我价值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传记》
- 《山茶花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