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曹子方》
时间: 2025-01-19 19:5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曹子方
曹子金门等陆沉,
壮年裘马四方心。
檄傅白羽从沙井,
诗写红巾遍武林。
兵甲胸中无敌国,
丝桐世外有知音。
相逢不饮何为者,
祗作寒厅拥鼻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曹子在金门等待着陆沉的消息,壮年时对四方的冒险充满了热情。檄文上含有白羽的信件,从沙井发出,诗歌中描绘的红巾遍布了武林。心中虽有兵甲,却没有敌国可敌;在世外的丝桐之音中,有知音相伴。相聚时不饮酒,究竟为了什么呢?只是在寒冷的厅堂中,独自吟唱。
注释:
- 曹子:指曹子方,诗的对象,可能是指曹操的后代或相关人物。
- 金门:地名,象征着重要的关口。
- 壮年:指诗人年轻有为的时期。
- 檄傅:檄文的传递者,象征着消息的传播。
- 白羽:白色的羽毛,可能象征着信使或文书。
- 红巾:象征着义士或反叛者。
- 兵甲:指武器和铠甲,象征着战斗的精神。
- 丝桐:丝和桐木,象征着音乐和文化的交流。
- 寒厅:寒冷的厅堂,象征着孤独和清冷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20),字叔明,号石林,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其诗风豪放,善于描绘山水和表达志向。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曹子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友谊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的结构,字句工整,意象丰富。诗中通过对“曹子”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怀。前两句以“壮年”和“四方心”为切入点,展现了年轻时代的豪情壮志。紧接着提到的“檄傅白羽”和“诗写红巾”,则暗示着一种急迫的信息传递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局势的敏感与对历史的反思。
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孤独与寻觅知音的渴望,诗人在“兵甲胸中无敌国”的感慨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尽管内心充满了激情与斗志,却无法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最终孤独地在“寒厅”中吟唱。这种情感的转折和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豪情与孤独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曹子金门等陆沉:直接点明对方的身份,表达对某种局势的期待。
- 壮年裘马四方心:表现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对冒险的向往。
- 檄傅白羽从沙井:象征着信息的传递,诗人对友谊的重视。
- 诗写红巾遍武林:暗示着对英雄豪杰的歌颂。
- 兵甲胸中无敌国:表达出无敌的自信与对国家的忧虑。
- 丝桐世外有知音:寻求精神上的契合与知音。
- 相逢不饮何为者:疑问句,表现出对相聚时光的珍视。
- 祗作寒厅拥鼻吟:独自吟唱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壮年裘马四方心”与“相逢不饮何为者”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隐喻:如“丝桐”象征着高雅的文化追求。
- 反问:通过疑问句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理想、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展现了在纷扰的社会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门:象征着重要的历史时刻。
- 壮年:代表青春与理想的追求。
- 红巾:象征着反抗与义气。
- 丝桐:象征文化与音乐的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子”指的是谁?
- A. 曹操
- B. 曹子方
- C. 曹冲
- 答案:B
-
“相逢不饮何为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答案:B
-
诗中“丝桐”象征什么?
- A. 战斗
- B. 音乐与知音
- C. 友情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呈曹子方》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但李白更加强调饮酒的豪放,而晁补之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