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赵生壁
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
冬暖拾松枝,日烟坐蒙灭。
木藓青桐老,石井水声发。
曝背卧东亭,桃花满肌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几位妇女的生活场景:
大妇在竹根旁点火,中妇在舂磨玉屑。
冬日温暖时,她们捡拾松枝,午后的阳光下,烟雾渐渐消散。
长满青苔的老桐树旁,石井边传来水声。
她们在东亭里曝晒着背部,桃花的芬芳充满了她们的肌肤。
注释:
- 大妇:指家里的大媳妇,通常为家中地位较高的女性。
- 然竹根:点燃竹根,可能用于生火。
- 舂玉屑:用杵捣磨玉屑,表示细致的工作。
- 冬暖:冬日温暖,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拾松枝:捡拾松树的枝条,可能用于生火。
- 日烟:阳光下的烟雾,意象温暖而宁静。
- 木藓:生长在木头上的苔藓,象征着岁月和生命的延续。
- 曝背:晒背,指在阳光下享受温暖。
- 桃花:象征春天和美好,充满生机。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桃花”常用于古诗词中象征美好、青春与生命的力量,同时“水声”与“竹根”也常见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中,体现出一种田园风光与人情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情感著称。李贺的诗风独特,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李贺身处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题赵生壁》给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田园画面。诗中描绘了几位妇女的日常生活,她们在温暖的冬日里忙碌着,生动地展示了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安宁。通过“竹根”、“松枝”这些自然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诗的语言简练而形象,尤其是“桃花满肌骨”一句,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暗含春天的气息,传递出一种生命的活力。这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反映出李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妇然竹根:描绘出大妇在竹根旁忙碌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
- 中妇舂玉屑:中妇正在细致地舂磨,表现出一种勤劳与细腻。
- 冬暖拾松枝:在温暖的冬日中,捡拾松枝,突显出一种季节的温和与宁静。
- 日烟坐蒙灭:阳光下,烟雾渐渐消散,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木藓青桐老:青苔覆盖的桐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石井水声发:石井边水声流淌,给人一种自然的声响,增添诗的情趣。
- 曝背卧东亭:在亭子里晒背,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桃花满肌骨:桃花的芬芳充满了她们的肌肤,传递出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花满肌骨”,用桃花象征生命的美好。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平凡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根:象征生活的基础与自然的和谐。
- 松枝:象征坚韧与生生不息。
- 桃花:象征青春、美丽和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贺的生平是怎样的? A. 他是唐代的一位书法家
B. 他是唐代的一位诗人
C. 他是唐代的一位画家
D. 他是唐代的一位音乐家 -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A. 春天与美好
B. 战争与死亡
C. 冬天与寒冷
D. 夜晚与孤独 -
“曝背卧东亭”中的“曝背”意思是: A. 曝晒背部
B. 曝露背影
C. 曝晒手臂
D. 曝露身体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李贺的《题赵生壁》与孟浩然的《春晓》,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但李贺更侧重于家庭生活的细致描写,而孟浩然则更加关注季节变化与自然景色的描绘。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