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时间: 2025-01-07 23:54:46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远处的苍山显得更加遥远,天气寒冷,白色的屋子显得格外贫穷。柴门外传来了狗吠声,风雪中归来的人显得格外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暮:指黄昏、傍晚。
  • 苍山:指远处的青山,古诗常用“苍”字形容山色。
  • 白屋:形容简单且贫困的房屋。
  • 柴门:用柴木搭建的门,象征贫困的家。
  • 犬吠:狗叫声,常用来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真实。
  • 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表现出归家的艰辛与孤独。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风雪夜归人”可以理解为对寒冷冬夜归家人们艰辛的同情与关怀,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对温暖、归属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年-780年),字逢辰,号景闲,唐代著名诗人,性情沉稳,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诗人在旅途中遭遇风雪,恰逢夜晚,借此描绘了旅人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首句“日暮苍山远”展现了苍茫的自然景色,伴随着黄昏的降临,山显得更加遥远,给人以无尽的思索。第二句“天寒白屋贫”则是一种对人世的感慨,寒冷的天气与简陋的居所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这种对比不仅引起读者的同情,更使人反思生存的困境。

“柴门闻犬吠”一句,声音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乡村气息,虽然外面风雪交加,家中却传来了犬吠声,仿佛在诉说着温暖与安宁。然而,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则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旅人在风雪中归来的孤独感扑面而来,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同时也隐含了对家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人类生活的艰辛与对温暖归属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暮苍山远:黄昏时分,远处的山显得更为遥远,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2. 天寒白屋贫:天气寒冷,白色的屋子显得贫穷,突显出生存的艰难。
  3. 柴门闻犬吠:柴门外传来狗吠声,表现出一种乡村的宁静与真实感。
  4. 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表现了对归家人的同情与对温暖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苍山”“白屋”“柴门”“风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风雪中的归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对温暖归宿的渴望,以及对人类在自然面前脆弱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山:象征着孤独与远离,代表自然的宏伟与人类的渺小。
  • 白屋:象征贫困与简单的生活,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艰辛。
  • 柴门:象征家庭的温暖,尽管贫穷却有一种归属感。
  • 风雪:象征外界的恶劣环境,反映了生活的困境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山”指的是什么? A. 远处的山
    B. 近处的村庄
    C. 河流

  2. “白屋”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裕
    B. 贫穷
    C. 繁华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归家的渴望
    B. 对工作的热爱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相似,均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虽然描写的场景不同,但情感基调相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使用自然景象表达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