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玲珑山》
时间: 2024-10-16 19:59:22意思解释
登玲珑山
原文展示: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白话文翻译:
有哪一年,这两条苍龙似的山脉僵立在这里,瘦弱的脊梁蜿蜒盘旋,似乎还在倚靠着天空。
翠绿的浪涛翻滚,红色的光辉已然消退,白云穿破了这碧绿的玲珑山。
在三休亭上,工匠们在月光下忙碌,九折的山岩前,风巧妙地被贮藏。
当我脚力耗尽时,感觉山更显得美好,别将有限的生命去追逐那无穷的事物。
注释:
- 苍龙:形容山的形状,像两条巨龙一样屹立。
- 瘦脊:形容山脊的瘦弱。
- 翠浪:青色的波浪,这里比喻山间的景色。
- 三休亭:山中设有的亭子,供游客休息。
- 九折岩:形容山路曲折、蜿蜒的岩石。
- 脚力尽时:表示旅途的疲惫。
- 有限趁无穷:指有限的生命应该珍惜,不必去追求虚无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登玲珑山》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时的苏轼已历经风雨,心态愈加豁达,诗中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登玲珑山》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全诗以山景为引,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开篇以“何年僵立两苍龙”引出自然的恒久与不变,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接着通过“翠浪舞翻红罢亚”,展现出山水的生动与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第三联描绘了亭子和岩石的景象,使人感到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脚力尽时山更好”,将诗人的思考引向人生的哲学,强调珍惜短暂的生命,而不应盲目追求无穷的事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年僵立两苍龙:提问的方式引起读者好奇,展示山脉的永恒。
- 瘦脊盘盘尚倚空:通过“瘦脊”描绘山的细致与曲折,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翠浪舞翻红罢亚:此句运用动词“舞翻”,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 白云穿破碧玲珑:生动描绘了云彩与山的交融,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三休亭上工延月:描写人文景观,使自然与人类活动相结合。
- 九折岩前巧贮风:山的曲折与风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
- 脚力尽时山更好:哲理升华,强调人生的有限与珍惜。
- 莫将有限趁无穷:告诫人们应珍惜当前而非追逐虚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苍龙”,增强形象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行为,如“舞翻”。
- 对仗:如“脚力尽时山更好”,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深思,提倡人们珍惜有限的生命,享受当下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龙:象征山脉的雄伟与神秘。
- 翠浪: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白云:象征自由与轻盈。
- 三休亭: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年僵立两苍龙”中的“苍龙”指的是什么?
- A. 山脉
- B. 河流
- C. 树木
- D. 云彩
-
诗中表达的主要哲理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珍惜生命
- C. 追求知识
- D. 享受孤独
-
“莫将有限趁无穷”这句的意思是?
- A. 忽视生命
- B. 珍惜时间
- C. 追求长生
- D. 避免无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的壮丽,展现了诗人对山的崇敬与敬畏。与苏轼的豪放相比,杜甫更显沉重与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注重禅意,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