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岂为秋风乡思增,
莼羹菰饭要同登。
神仙便是逢元放,
羁宦能无感季鹰。
晓市波浮催膳鼎,
秋江霜下贱渔罾。
莫夸玉鲙金齑法,
携酒苏公乐不胜。
白话文翻译
这难道是因为秋风而增添的乡愁吗?莼菜羹和菰米饭都要一起上桌。神仙也不过是在元宵节时有一番欢聚,身在外地的我怎能不感受到如同季鹰般的离愁?清晨的市场上,波光粼粼,催促着锅中的美味,秋天的江面上,霜降后渔网也显得格外卑微。不要夸赞那玉鲙和金色的调味品,把酒与苏公一起品味,乐趣自是不胜其数。
注释
- 岂为:难道是。
- 秋风乡思:秋风带来的乡愁。
- 莼羹:用莼菜做的羹。
- 菰饭:用菰米做的饭。
- 神仙: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
- 元放:元宵节。
- 羁宦:身在外地做官。
- 季鹰:古代诗人,意指离愁。
- 晓市:清晨的市场。
- 波浮:波光荡漾。
- 膳鼎:烹饪的锅。
- 玉鲙:高级的鱼片。
- 金齑法:贵重的调味品。
- 携酒:带着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墉(约1660-约1730),字云程,号澹庵,清代诗人。谢墉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鲈鱼》创作于谢墉游历江南之时,正值秋风起时,诗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借助鲈鱼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鲈鱼》是一首兼具情感和意象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秋风、莼羹和菰饭等生活细节,展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愁。全诗从头到尾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开篇“岂为秋风乡思增”既是对乡愁的反思,也为后文的情感奠定了基调。在描写“神仙便是逢元放”时,诗人巧妙地用元宵节的欢聚来对比自己的孤独。
“晓市波浮催膳鼎”一句,生动描绘了清晨市场的繁忙景象,仿佛能听到鱼市的喧闹和烹饪的气息,带来一种生活的生动感。而“秋江霜下贱渔罾”则是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最后两句回归到个人的内心,强调了与友人共享美酒的乐趣,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理想,展现了生活的哲学与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岂为秋风乡思增:秋风吹起,诗人反思自己的乡愁是否因之而加重。
- 莼羹菰饭要同登:描述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莼菜羹和菰米饭是对故乡的美好记忆。
- 神仙便是逢元放:提到元宵节的欢聚,暗示自己在外乡的孤独。
- 羁宦能无感季鹰:感叹身为官员的孤独,借季鹰表达人生的无奈。
- 晓市波浮催膳鼎:描绘早市的热闹,食物的香气令人垂涎。
- 秋江霜下贱渔罾:展示秋天的渔民生活,渔网在霜下显得无比卑微。
- 莫夸玉鲙金齑法:劝诫人们不要过于夸赞美食的奢华。
- 携酒苏公乐不胜:强调与友人共享美酒的乐趣,暗示生活的真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神仙便是逢元放”,将生活的欢聚比作神仙的聚会。
- 对仗:如“莼羹菰饭”,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意象:通过“晓市”、“秋江”等意象,展现生活的多样性与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出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诗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思乡与离愁。
- 莼羹、菰饭:代表着乡土的美味,承载着对故乡的记忆。
- 神仙: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渔罾:象征着平凡与艰辛,反映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莼羹”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蔬菜
- C. 一种羹汤
- D. 一种酒
-
诗中“晓市波浮催膳鼎”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 A. 夜市
- B. 清晨市场
- C. 渔港
- D. 餐馆
-
诗人提到的“神仙”指的是什么?
- A. 仙人
- B. 美好生活
- C. 理想的聚会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同样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欢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鲈鱼》 vs. 《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鲈鱼》通过美食与生活场景展现,情感细腻;而《静夜思》则采用直白的方式,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