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

时间: 2025-01-19 19:11:56

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戟。

腥闻数十里,余臭久乃息。

始知百川归,固有含容德。

潜奇与秘宝,万状不一识。

嗟彼达头微,谁传到京国。

乾枯少滋味,治洗费炮炙。

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一旦辱君诗,虚名从此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
作者:欧阳修〔宋代〕

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戟。
腥闻数十里,余臭久乃息。
始知百川归,固有含容德。
潜奇与秘宝,万状不一识。
嗟彼达头微,谁传到京国。
乾枯少滋味,治洗费炮炙。
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一旦辱君诗,虚名从此得。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大海是如此辽阔,万物的种类繁多无极。
在浅水中,虫子和虾,贝壳如山般堆积。
毛鱼和鹿角,数目成千上万。
收藏的东西各有时节,嗜好没有南北之分。
它们的微小竟是如此,这些大的无法测量。
在波涛汹涌的海中,岛屿瞬间出现。
忽然又消失不见,才明白背脊的感觉。
有时候随着潮水而来,暴死的鱼让人怀疑是遭了谴责。
海人相互呼喊,刀和锯在争相分解。
骨节吓人的像专车,须弯曲得像戟。
腥味传来数十里,余臭久久不散。
这才知道百川皆归,确有包容的德性。
潜藏的奇珍异宝,万种不同无法识别。
唉,那达头鱼微不足道,谁传到京城。
干枯无味,处理和烹饪耗费了火力。
聊聊知道些异物,岂能推荐给佳客。
一旦辱没了君主的诗,虚名就从此得到了。


注释:

  • 达头鱼:一种海鱼,通常指的是头部特殊的鱼类。
  • 毛鱼:指的是一种鱼类,通常是指有毛状的鱼。
  • 蠃蚬:即贝类,形状像山一样堆积。
  • 波涛浩渺:形容海浪起伏,浩瀚无边。
  • 腥闻数十里:形容鱼腥味弥漫很远的地方。
  • 百川归:指的是各条河流最终都汇入大海,象征包容。

典故解析:

  • “一旦辱君诗”中的“辱君”意指对君主的诗歌创作的不满或贬低,反映了诗人对名声和地位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欧阳修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他常常借用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歌鉴赏: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通过对海洋及其生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开篇即引入“大海”和“物类无穷极”的主题,展现出海洋的广阔和丰富的生态。虫虾、蠃蚬等形象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多样性,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在后文中,诗人通过对毛鱼与鹿角的对比,传达了收藏与嗜好的不同,体现了人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寻。诗中提到的“腥闻数十里”,生动地描绘了海人们忙碌的场景,表现了人们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不仅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诗人自谦的表达对“达头鱼”的评价,既是对物质的淡泊,也是对名声的反思,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富足而非外在的虚名。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直述海洋的广阔与生物的丰富,揭示主题。

  2.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
    描绘浅水区的生物,生动形象,展现自然之美。

  3.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通过对比,强调自然界的多样性。

  4.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
    反映人的趣味与时代的变迁。

  5.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
    自然界的微小与伟大,无法完全了解。

  6.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
    描述海洋的瞬息万变,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性。

  7.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
    通过海浪的消逝,展现生命的脆弱。

  8.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
    反映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9.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
    形象生动地描绘渔民的生活场景。

  10.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戟。
    将鱼的骨架与工具作比较,增添了趣味。

  11. 腥闻数十里,余臭久乃息。
    通过嗅觉描绘海洋的气息,传达生动的感受。

  12. 始知百川归,固有含容德。
    海洋包容万物,表现了自然的伟大。

  13. 潜奇与秘宝,万状不一识。
    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宝藏,等待人去发现。

  14. 嗟彼达头微,谁传到京国。
    对达头鱼的自谦,反映对名声的思考。

  15. 乾枯少滋味,治洗费炮炙。
    表达对食物的反思,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16. 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质疑物质的价值,强调内心的丰富。

  17. 一旦辱君诗,虚名从此得。
    对名声的自我调侃,反映出诗人的内心葛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毛鱼与鹿角”,用具体的物象表达抽象概念。
  • 对仗:如“随潮来”和“暴死疑遭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波涛浩渺中”,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名声与物质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富足与宁静对生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洋:象征广阔、包容与生命的源泉。
  • 虫虾、蠃蚬:自然的丰富与人类生活的依赖。
  • 达头鱼:象征微小与平凡,反映人对名声的思考。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还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尊重与对物质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欧阳修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虫虾浅水间”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海洋的深度
    • B. 海洋中的生物
    • C. 渔民的生活
    • D. 自然的变化
  3. “始知百川归”这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个人的追求
    • B. 自然的包容性
    • C. 名声的重要性
    • D. 生活的无常
  4. 诗中提到的“达头鱼”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名声
    • C. 微小与平凡
    • D. 自然的力量

答案:

  1. C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 王勃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强调气势与情怀,与欧阳修的诗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的《秋夕》:以沉郁的情感描绘自然,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切思考,与欧阳修的轻松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欧阳修研究》

相关诗句

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下一句是什么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上一句是什么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下一句是什么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上一句是什么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下一句是什么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上一句是什么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下一句是什么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上一句是什么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下一句是什么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上一句是什么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下一句是什么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上一句是什么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下一句是什么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上一句是什么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下一句是什么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上一句是什么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下一句是什么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戟。上一句是什么

吾闻海之大,下一句是什么

物类无穷极。上一句是什么

物类无穷极。下一句是什么

虫虾浅水间,上一句是什么

虫虾浅水间,下一句是什么

蠃蚬如山积。上一句是什么

蠃蚬如山积。下一句是什么

毛鱼与鹿角,上一句是什么

毛鱼与鹿角,下一句是什么

一龠数千百。上一句是什么

一龠数千百。下一句是什么

收藏各有时,上一句是什么

收藏各有时,下一句是什么

嗜好无南北。上一句是什么

嗜好无南北。下一句是什么

其微既若斯,上一句是什么

其微既若斯,下一句是什么

其大有莫测。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