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蛇踯躅流光卷。连珠合沓帘波远。
花动见鱼行。红裳弦欲倾。
人来惊翡翠。小鸭惊还睡。
两岸绿阴生。修廊时听莺。
白话文翻译:
一条玉色的蛇在水中缓缓游动,流光如潮水般卷来。水波远处如同串起的珍珠,帘子轻轻摇曳。花朵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偶尔能看到鱼儿游过。红衣的女子正要弹奏琴弦,突然有人来了,吓跑了翡翠鸟。小鸭子在水面上依然沉沉入睡。两岸的绿荫繁盛,修长的廊道上时不时传来黄莺的歌声。
注释:
- 踯躅:指踱步,形容动作优雅。
- 流光:光影流动,形象地描绘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 连珠合沓:形容水波像串珠一样连绵不断。
- 红裳:红色衣裳,通常指年轻女子,象征青春与美丽。
- 红裳弦欲倾:即将弹奏乐曲,暗示即将要进行的情景。
- 翡翠:一种鸟类,色彩鲜艳,常用于比喻美丽事物。
- 绿阴:指树木的阴影,通常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 修廊:长廊,常见于园林建筑中,增添了环境的雅致。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闲适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常见于宋代文人的诗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元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作为文人,他的作品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灵感,追求一种清幽的生活方式。《菩萨蛮》正是反映了这种哲学思想,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词作,彭元逊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宁静且富有诗意的场景。开头两句,作者以“玉蛇踯躅流光卷”引入,灵动的“玉蛇”象征着自然的流动与变幻,流光的意象则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接下来的“连珠合沓帘波远”,水面波光粼粼,仿佛串起了无数的珍珠,生动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细致观察。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描绘了花动见鱼行的温馨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红裳女子即将弹琴的情景引人遐想,而“人来惊翡翠”则增添了些许生动与动感,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真实与生动。最后两句“两岸绿阴生,修廊时听莺”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绿荫掩映中传来的黄莺歌声让人感到无比宁静与舒适,仿佛置身于一个恬静的世外桃源。
整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时光的珍惜,是一首充满生活哲学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蛇踯躅流光卷:描绘出水面波光闪烁的画面,蛇的游动增添了生动感。
- 连珠合沓帘波远:水波如串珠般连绵,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花动见鱼行:花随水波轻摇,鱼游动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 红裳弦欲倾:红衣女子即将弹奏乐曲,暗示生活的美好即将展开。
- 人来惊翡翠:人来打扰了宁静,翡翠鸟飞走,表现出自然的脆弱与美好。
- 小鸭惊还睡:小鸭子被惊扰却依然沉沉入睡,反映出一种恬静。
- 两岸绿阴生:两岸绿荫繁盛,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与自然的美好。
- 修廊时听莺:长廊中偶尔传来的黄莺歌声,增添了生活的韵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波比作“连珠”,形象生动。
- 拟人:花动、鱼行等描写让自然界具备了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平衡与呼应使得整首词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宁静时光的珍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蛇:象征灵动与自然的变化。
- 红裳:象征青春、美丽与生活的活力。
- 绿阴:象征生命的繁荣与自然的庇护。
- 黄莺:象征自由与美好音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蛇”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青春
B. 灵动与自然的变化
C. 宁静 -
“修廊时听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宁静与舒适
C. 忙碌 -
诗中“人来惊翡翠”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多彩
B. 自然的脆弱与美好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绘春天江边的月夜景象,意境悠远。
- 《采莲曲》:王昌龄的作品,展现了采莲的美丽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诗词对比:
- 《菩萨蛮》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前者更注重生活的细腻场景,后者则着重于宏大的自然景观。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析,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菩萨蛮》的内涵,还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境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