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

时间: 2025-01-06 08:22:29

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

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

岂知芳非歇,讵伤寒暑违。

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

蹑心探斯理,吾今其庶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霁 张耒 〔宋代〕

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 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 岂知芳非歇,讵伤寒暑违。 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 蹑心探斯理,吾今其庶几。

白话文翻译:

久雨之后天空忽然放晴,园林中洒满了清新的阳光。 鸟儿们也和谐地鸣叫,微风轻拂,清新宜人。 我远远地感到惭愧,深山中的僧人静坐闭门修行。 他们岂知花开花落,怎会因寒暑交替而感伤。 他们一心追求道的宁静,九旬之间淡泊无为。 我踏心探索这些道理,如今或许已接近几分。

注释:

  • 滞雨:久雨。
  • 云霁:云散天晴。
  • 清晖:清新的阳光。
  • 趺坐:盘腿静坐。
  • 禅扉:禅房的门。
  • 芳非歇:花开花落。
  • 讵伤:岂会感伤。
  • 一念与道寂:一心追求道的宁静。
  • 九旬淡无为:九旬之间淡泊无为。
  • 蹑心:踏心,用心。
  • 庶几:或许接近。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天晴的自然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深山僧人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对道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深山僧人的淡泊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道的追求。诗中“滞雨忽云霁”一句,生动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清新景象,而“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则进一步以鸟鸣和微风来渲染这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后文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淡泊无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词解析:

  • “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描绘了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象,清新明亮。
  •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通过鸟鸣和微风,进一步渲染宁静和谐的氛围。
  • “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表达了对深山僧人淡泊生活的向往和敬佩。
  • “岂知芳非歇,讵伤寒暑违”:指出僧人不为花开花落和寒暑交替所动,心境宁静。
  • “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强调僧人一心追求道的宁静,淡泊无为。
  • “蹑心探斯理,吾今其庶几”: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这些道理的探索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宁静和谐的生活。
  • 拟人:将鸟鸣和微风拟人化,增强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滞雨忽云霁”与“园林有清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道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淡泊无为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雨霁:象征着困境后的转机和清新。
  • 清晖: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时鸟和鸣:象征着和谐与宁静。
  • 好风清且微:象征着清新和宜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滞雨忽云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雨后天晴 B. 雨中景色 C. 雨前景色 D. 雨中雨后 答案:A

  2. 诗中“远愧深山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羡慕 B. 惭愧 C. 敬佩 D. 厌恶 答案:B

  3. 诗中“一念与道寂”表达了什么? A. 对道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自然的喜爱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雨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道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