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新霜著瓦乾,西园梧叶尽飞翻。 楚乡原野长青草,泽国风云只薄寒。 梅蕊半含空有待,菊丛已过似无言。 杖藜引望仍搔首,羡尔鸣鸿整羽翰。
白话文翻译
昨晚新降的霜使得瓦片干燥,西园里的梧桐树叶都被风吹得翻飞。 楚地的原野上长满了青草,水乡的风云只带来轻微的寒意。 梅花的花蕊半开半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菊花已经凋谢,仿佛无言以对。 拄着藜杖远望,不时搔首,羡慕那些鸣叫的大雁整理着羽毛准备飞翔。
注释
- 新霜:初降的霜。
- 著瓦乾:霜使得瓦片干燥。
- 西园: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 楚乡: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
- 泽国:水乡,多水的地方。
- 梅蕊:梅花的花蕾。
- 空有待: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 杖藜:拄着藜杖。
- 搔首:用手抓头,表示思考或焦虑。
- 鸣鸿:鸣叫的大雁。
- 整羽翰:整理羽毛,准备飞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新霜、梧叶、青草、风云、梅蕊、菊丛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生机。诗中“梅蕊半含空有待”一句,既表现了梅花的含蓄之美,又隐喻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而“杖藜引望仍搔首”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最后两句“羡尔鸣鸿整羽翰”,诗人通过对大雁的羡慕,表达了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冬日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新霜著瓦乾:新降的霜使得瓦片干燥,描绘了冬日的寒冷。
- 西园梧叶尽飞翻:西园里的梧桐树叶都被风吹得翻飞,表现了风的力量和冬日的萧瑟。
- 楚乡原野长青草:楚地的原野上长满了青草,展现了冬日的生机。
- 泽国风云只薄寒:水乡的风云只带来轻微的寒意,描绘了冬日的温和。
- 梅蕊半含空有待:梅花的花蕊半开半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隐喻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菊丛已过似无言:菊花已经凋谢,仿佛无言以对,表现了时光的流逝。
- 杖藜引望仍搔首:拄着藜杖远望,不时搔首,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羡尔鸣鸿整羽翰:羡慕那些鸣叫的大雁整理着羽毛准备飞翔,表达了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梅蕊半含空有待”,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等待的动作。
- 对仗:如“楚乡原野长青草,泽国风云只薄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情感丰富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霜:象征冬日的寒冷。
- 梧叶:象征冬日的萧瑟。
- 青草:象征冬日的生机。
- 风云:象征冬日的温和。
- 梅蕊:象征冬日的期待。
- 菊丛:象征时光的流逝。
- 鸣鸿:象征自由飞翔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梅蕊半含空有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春天的到来 B. 自由飞翔 C. 未来的期待 D. 冬日的结束
-
诗中“羡尔鸣鸿整羽翰”一句,诗人羡慕的是什么? A. 大雁的鸣叫 B. 大雁的飞翔 C. 大雁的羽毛 D. 大雁的自由
-
诗中“楚乡原野长青草”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冬日的寒冷 B. 冬日的萧瑟 C. 冬日的生机 D. 冬日的温和
答案:
- C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张耒《冬日书事》与王安石《梅花》:两者都以冬日为背景,但张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由飞翔的向往,而王诗则更多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