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拟六一留春不住原韵
作者:姚华
春和愁住。春去教愁无去处。
来去由春。老却长安更几人。
黄金纵好。争似春宵人一笑。
犹是年时。叶底芳樽头上枝。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温暖与愁绪交织在一起,春天逝去却让人愁苦无处可去。
一切的来去都仿佛由春天所决定,长安的岁月流逝,不知还有几人老去。
即便黄金再美好,也不及春夜时人与我一笑。
不过是年复一年,树下的芳樽和头上的花枝依旧如故。
注释:
字词注释:
- 和愁住:和谐的春天伴随着忧愁停留。
- 教愁无去处:使得愁苦无处可去。
- 老却:指岁月流逝,使人变老。
- 黄金纵好:即使黄金再珍贵。
- 春宵人一笑:春天的夜晚与人一笑的时光。
- 芳樽:盛放芳香酒的酒樽。
- 头上枝:树木的枝叶。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长安”,古代是繁华的都城,象征着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
- “春宵”常用来描写春夜的美好,寓意美好的时光与人际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时光流逝与人情冷暖为主,风格细腻而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诗人感叹春天的短暂与愁苦的长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该诗通过“春”和“愁”的交织,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美好与人内心的忧伤。开头两句以“春和愁住”引入,既有春日的温暖,又有愁绪的相伴,构成一种矛盾又和谐的景象。接下来的“春去教愁无去处”,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春天的离去使得愁苦无处可去,愁绪如影随形。
“来去由春”一句,强调了春天对人生的影响,春天的来临与逝去不仅是季节变换,更是岁月流逝的隐喻。诗人对“长安”的提及,勾起了人们对故土与往昔的怀念,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的“黄金纵好”,则是对物质财富的反思,诗人认为即使黄金再美好,仍不及那难得的春宵与人的一笑,这里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最后一句“犹是年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依旧存在于记忆之中。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丰富,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和愁住:春天的温暖与愁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情感。
- 春去教愁无去处:春天的离去让人愁苦无路可逃,愁绪似乎无处不在。
- 来去由春:所有的经历和变化都似乎与春天的来去有关。
- 老却长安更几人:时间的流逝让长安的繁华与人们的青春一同老去。
- 黄金纵好:即使黄金再珍贵,依然无法与美好的春宵相比。
- 争似春宵人一笑:春夜里人与人之间的微笑更显珍贵。
- 犹是年时:尽管时间流逝,春天的美好依旧留在心中。
- 叶底芳樽头上枝:描绘春天的景象,酒樽与花枝相映成趣,象征着快乐的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和愁住”与“春去教愁无去处”,形成韵律的美感。
- 比喻:将春天比作愁苦的源泉,表现情感的复杂性。
- 拟人:春天的离去被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春天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愁苦的无奈,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时光。
- 愁:象征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表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失落。
- 黄金:象征物质财富,反映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春宵: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美好,强调人际关系的珍贵。
- 芳樽:象征快乐与享受,体现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去教愁无去处”是什么意思?
- A. 春天的离去让人感到愉快
- B. 春天的离去使得愁苦无处可去
- C. 春天的到来让人开心
- D. 春天的离去无关紧要
-
诗中“黄金纵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黄金的赞美
- B. 对物质财富的反思
- C. 对春天的渴望
- D. 对金钱的追求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C. 对长安的怀念
- D. 对黄金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境界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关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深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华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春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