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秋雨过红板桥》

时间: 2025-01-19 18:01:08

当年此地,销魂人记销魂事。

妙舞轻歈,不是柔奴定态奴。

西风古道,二十年来人渐老。

漠漠迢迢,秋雨重经红板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年此地,销魂人记销魂事。
妙舞轻歈,不是柔奴定态奴。
西风古道,二十年来人渐老。
漠漠迢迢,秋雨重经红板桥。

白话文翻译:

在当年这个地方,令人销魂的人还记得那销魂的往事。
那轻盈的舞蹈和歌声,不是那些柔弱的女子所能比拟的。
二十年来,经过这古老的西风古道,人渐渐老去。
在这漫漫的路途上,秋雨再次洒落在红板桥上。

注释:

  • 销魂:形容心神迷醉,失去自我。
  • 轻歈:轻盈的歌声。
  • 柔奴:指柔弱的女子,古代对女子的称呼。
  • 西风古道:西边的古老道路,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漠漠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而显得迷茫。
  • 红板桥:特指某一地点,可能是风景名胜或旧时的情感寄托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5年—1710年),字梦阮,号秋水,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历史变迁,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常常带有讽刺和反思的意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秋雨和古道,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秋雨过红板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开篇“当年此地,销魂人记销魂事”,通过“销魂”二字,立刻引入了情感的深度,暗示着往事的美好与令人难以忘怀。接着,诗人通过“妙舞轻歈”描绘了当年欢快的舞姿和歌声,展现了过去的青春活力,但随即又用“不不是柔奴定态奴”对比了当时与现在,流露出一种对青春的失落。

“西风古道,二十年来人渐老”,以时间为背景,强调了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老去,生动地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最后一句“漠漠迢迢,秋雨重经红板桥”则是通过秋雨的意象,加强了孤独与沉重的情感,红板桥成为了记忆的承载体,象征着往事的重温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出清代词人的细腻与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此地,销魂人记销魂事。”:回忆往昔的美好情景,感叹当时的心动与难忘。
  2. “妙舞轻歈,不是柔奴定态奴。”:描绘当年舞者的风采,强调她们的不同寻常。
  3. “西风古道,二十年来人渐老。”:时间流逝,人在古道上渐渐老去,感叹岁月无情。
  4. “漠漠迢迢,秋雨重经红板桥。”:秋雨模糊了视线,重温旧地,带来一丝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销魂”,“妙舞”象征着美好时光。
  • 拟人:秋雨仿佛在诉说着往事,形成一种情感共鸣。
  • 对仗:如“销魂人记销魂事”,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感伤,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板桥:象征着往事的重温,是记忆的载体。
  • 秋雨:代表着凋零和孤独,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古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程,隐含着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销魂”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迷醉
    D. 愤怒

  2. “妙舞轻歈”中的“轻”字体现了什么特征?
    A. 沉重
    B. 轻盈
    C. 粗犷
    D. 稳重

  3. 诗中提到的“红板桥”象征着什么?
    A. 忘却
    B. 记忆
    C. 未来
    D. 现实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与时间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对比陈维崧的《减字木兰花 秋雨过红板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感慨,而陈维崧则更侧重于对人生流逝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