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引 横翠楼远兰旧居也自渡江人去门掩春深矣》
时间: 2025-01-06 09:27: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引
横翠楼远兰旧居也自渡江人去门掩春深矣
十三画槅闭烟莎。绿鹦哥。唤秦娥。
蓦着思量,不分便滂沱。那夕回阑风露重,
花一角,响明珰还梦他。倚楼慢吟桃时歌。
奈江潮,千里何。过江山影,分明是眉影横蛾。
恰是天边愁影漾春波。尽忍伊人去远,
帆去远,柳濛濛斜日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诗人站在远离故居的楼上,感慨春天的深邃与离别之痛。窗外烟雾缭绕,绿鹦鹉在叫唤,似乎在唤醒思念的情绪。诗人回忆往事,感慨时光飞逝。那晚的微风与露水凝重,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梦中与他相会。倚靠在楼边,吟唱着春天的歌,却又无奈于江潮滔滔,千里的距离让人感到无比惆怅。远山的倒影在水中分明可见,正如伊人的倩影在心中浮现。天边的愁绪如波涛般荡漾,尽管心中忍耐着对远方的思念,帆船渐行渐远,柳树在斜阳下显得愈发朦胧。
注释:
- 横翠楼:指横亘在翠绿山水之间的楼阁,象征着高远与孤独。
- 烟莎:指烟雾缭绕的草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秦娥:指古代美女,常用来比喻思念的人。
- 明珰:指铃铛,象征着梦中的声音。
- 江潮:指江水的潮汐,寓意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及离愁别绪,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姚燮晚年,正值他对过往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充满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明月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春日的画卷中,感受着自然与情感的交织。开篇的“横翠楼远兰旧居”便将读者带入一处远离喧嚣的静谧之地,诗人透过窗前的景致,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通过“绿鹦哥唤秦娥”的意象,将思念之情生动地传达出来,仿佛一只小鸟在呼唤着远方的人。诗人在微风中吟唱桃时歌,展现出一种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向往,但随之而来的“奈江潮,千里何”却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柳濛濛斜日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尤其是最后几句,对伊人的思念与离去的无奈,令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尽的思念。姚燮的这首诗不仅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横翠楼远兰旧居也自渡江人去门掩春深矣”:描绘出诗人站在远离故居的楼上,感慨春天的深邃与离别之痛。
- “十三画槅闭烟莎。绿鹦哥。唤秦娥。”:细腻的描写窗外的景象,绿鹦鹉的叫声唤起了对思念之人的情感。
- “蓦着思量,不分便滂沱。”:思绪如雨般涌来,难以自已。
- “那夕回阑风露重,”:夜晚的微风和重露,增加了孤独与愁绪。
- “倚楼慢吟桃时歌。”:展示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 “奈江潮,千里何。”:感叹江水的潮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 “尽忍伊人去远,帆去远,柳濛濛斜日多。”:表达出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潮”比作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歌的意象。
- 拟人:如“绿鹦哥唤秦娥”,赋予了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如“帆去远,柳濛濛”,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翠楼:代表高远与孤寂。
- 绿鹦哥:象征对远方人的呼唤。
- 江潮:象征时间的流逝。
- 柳:代表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快
B. 思念
C. 愤怒
D. 幸福 -
诗中的“绿鹦哥”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对远方的呼唤
C. 友谊
D. 哀伤 -
“奈江潮,千里何。”中“江潮”比喻什么? A. 水流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起伏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为悲壮。
- 李白《静夜思》:对月的思考与思乡情感的表现,意象相似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姚燮研究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