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澄宇高云敛,团飞到处看。
江山宜独夜,松桧自生寒。
莎际幽虫作,阶前清露漙。
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天空下,云彩渐渐聚拢,鸟儿在空中团团飞舞,四处观望。
这江山在夜晚显得格外宜人,松树和桧树在寒冷中独自挺立。
在莎草旁,幽静的虫鸣响起,台阶前清晨的露珠闪烁着光泽。
披上衣服的年轻妇女,轻轻拉着衣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注释:
- 澄宇:清澈的天空。
- 高云敛:高空的云彩聚拢。
- 团飞:成群飞翔。
- 江山:指国家的山河,常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 宜独夜:在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美好。
- 松桧:松树和桧树,自然界的常见树木,象征坚韧与清寒。
- 莎际:莎草生长的地方。
- 幽虫:幽静的昆虫,如蛐蛐等。
- 清露漙:清晨的露水在阶前闪烁。
- 披衣荡子妇:披上衣服的年轻女子,荡指指的是轻柔的动作。
- 揽袂:拉起衣袖,表达一种情感或动作。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松桧自生寒”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松树的偏爱,松树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古诗词中常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仕玠,清代诗人,生于浙江,以其诗才和笔力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可能与社会环境的动荡和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明月引》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澄宇高云敛”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云彩的变化和鸟儿的飞翔形成了动态的画面,似乎在提醒我们,生活中总有变幻和无常。而“江山宜独夜”则表达了在夜晚,独自赏景的美好,夜色中自然的宁静与辽阔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然而接下来的“松桧自生寒”则让人感到一丝寒意,象征着生活中的孤独与冷清。
接着,诗中提到的“莎际幽虫作”,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生动,虫鸣的幽静与夜色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最后一联“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则转向人物,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情感,她的叹息仿佛是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这一联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给人与思索的空间。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澄宇高云敛:清澈的天空高处云彩聚集,描绘了天空的宁静与变化。
- 团飞到处看:鸟儿成群飞翔,观察四周,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 江山宜独夜:夜晚的山河景色尤其美丽,体现了诗人的欣赏之情。
- 松桧自生寒:松树和桧树在寒冷中独自生长,象征孤独与坚韧。
- 莎际幽虫作:莎草旁边虫鸣声响,展现自然的细腻与生动。
- 阶前清露漙:清晨露水在阶前闪光,描绘了清新而静谧的画面。
- 披衣荡子妇:年轻女子披衣而起,动作轻柔,体现了她的思绪。
- 揽袂起长叹:她轻轻拉起衣袖,长叹一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如“松桧自生寒”。
- 拟人:虫鸣似乎在与人对话,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上下句对称而意境相承。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澄宇:象征清澈的心境与宁静的思考。
- 松桧:代表坚韧与孤独的精神。
- 莎际幽虫:自然的生机与细腻的生活感受。
- 清露:象征新生与希望,清晨的露珠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 子妇:女性形象,代表情感的寄托与柔弱的内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桧”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坚韧与孤独
C. 繁华
D. 伤感 -
诗的最后一联中,年轻女子的叹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感慨
C. 愤怒
D. 迷惘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朱仕玠的《明月引》更关注于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 《朱仕玠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