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首》

时间: 2025-01-06 04:56:33

利刃斩风空恶毒,疾声吠雪似獃颠。

嗟余刍狗木鸡尔,视汝螟蛉蜾蠃然。

墓上将军堪吓鬼,龛中大士且安禅。

不须忏礼如来足,佛与波旬共结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事二首
刘克庄

利刃斩风空恶毒,
疾声吠雪似獃颠。
嗟余刍狗木鸡尔,
视汝螟蛉蜾蠃然。
墓上将军堪吓鬼,
龛中大士且安禅。
不须忏礼如来足,
佛与波旬共结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锋利的刀刃劈开了空中恶毒的风,
急促的声音像雪中狂吠的犬吠。
唉,我不过是如同草狗木鸡一般,
看你们像是螟蛉和蜾蠃一样。
坟墓上的将军能够吓跑鬼魂,
龛中的大士在此安静地打坐。
不必对如来佛陀忏悔礼拜,
佛与波旬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

注释:

字词注释

  • 利刃:锋利的刀刃。
  • :斩断、砍断。
  • 疾声:急促响亮的声音。
  • 獃颠:形容发疯或狂躁的状态。
  • 刍狗:比喻卑微的生物。
  • 木鸡:形容无用之物。
  • 螟蛉:一种害虫,常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佛像的供奉处。
  • 安禅:静坐修行。
  • 忏礼:对佛的敬拜与忏悔。
  • 波旬:佛教中的恶魔,代表邪恶。

典故解析

  • 本诗涉及多个典故,如“将军堪吓鬼”暗指古代将军的威严,“龛中大士”则可能指佛教中的高僧或代指佛教信仰的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升,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雄浑,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动乱之际,刘克庄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自我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书事二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对信仰的思考。开头两句用“利刃”和“疾声”描述了外界恶劣环境的冲击,暗示着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接着通过“刍狗”和“木鸡”自谦,流露出对自身卑微处境的无奈与自嘲,展现了对世俗的淡漠。

后半部分则转向宗教的思考,“墓上将军堪吓鬼”暗示着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权威的敬畏,而“龛中大士且安禅”则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最后一句“佛与波旬共结缘”更是发人深省,揭示了佛教信仰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辩证关系,表明在万象纷扰中,人们应持有的心态。

整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世事和信仰的深刻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利刃斩风空恶毒”:用利刃切割空中的恶风,象征对恶势力的抵抗。
  2. “疾声吠雪似獃颠”:急促的声音如同疯犬在雪地里的叫喊,表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
  3. “嗟余刍狗木鸡尔”:自谦地将自己比作无用的草狗和木鸡,表达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4. “视汝螟蛉蜾蠃然”:看你们就像微不足道的害虫,反映出对他人的轻视。
  5. “墓上将军堪吓鬼”:将军的威严足以震慑鬼魂,象征着权力的威慑。
  6. “龛中大士且安禅”:大士在龛中静坐,象征着内心的平静。
  7. “不须忏礼如来足”:不需要对佛陀进行忏悔,表明一种内心的反叛。
  8. “佛与波旬共结缘”:佛与恶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暗示世事的复杂。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例如“利刃”与“疾声”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对外界恶势力的抵抗以及对信仰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挣扎与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利刃:象征力量和决断。
  • :象征纯洁与冷漠。
  • 将军:象征权威与保护。
  • 大士:象征内心的安宁。

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核心,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利刃”象征什么?
    A. 纯洁
    B. 力量与决断
    C. 疾病
    D. 恶势力

  2. “墓上将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内心的安宁
    B. 权威与威慑
    C. 纯洁与善良
    D. 生命的无常

  3. 诗中提到的“波旬”指代什么?
    A. 佛教中的善者
    B. 佛教中的恶魔
    C. 自然界的力量
    D. 生命的意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书事二首》与王维的《鹿柴》均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刘克庄更加强调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个人信仰的探寻,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刘克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