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五首》
时间: 2025-01-04 07:22: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五首
作者:刘克庄
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
茁发僧从深涧徒,赪肩奴过别峰扛。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空谷不知如许事,沽来村酒且开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先生”大概是指隐士或智者,常常在山中宿营,只为欣赏那横斜的影子映在窗上。深涧中的僧人徒步而行,运送着新鲜的茶叶,而别的山峰上有工人扛着重物经过。宰相在金鼎中和和羹,止渴的将军则高举着碧色的幢旗。空谷之中,谁又知晓这些事情呢?不如在村里买些酒,开缸喝一杯。
注释:
- 横斜影:窗上斜影,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色。
- 茁发僧:指的是在山中采集植物或药材的僧人。
- 赪肩奴:形容担负重物的工人,赪色通常指红色。
- 和羹宰相:指宰相品尝调和的羹汤,象征权贵的生活。
- 碧幢:用来遮阳或者防雨的绿色帷幔,通常与军队相关。
- 沽来村酒且开缸:到村里买酒,开缸畅饮,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天池,晚号澄心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豪放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政治腐败和战乱频繁,诗人以山水为寄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再和五首》是刘克庄融汇自然与生活哲理的一首诗。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将隐士的生活和世俗的繁华进行对比,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先生多在山中宿”就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描绘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接下来的描述则通过对僧人、工人和宰相的描绘,展现了不同社会角色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最后两句“空谷不知如许事,沽来村酒且开缸”则是诗人自我解嘲,表达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仿佛在说,世间繁华与否与我无关,不如在这空谷中买酒畅饮,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简单。这种心态正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与批判,也是对自我内心的解放,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多在山中宿:隐士常在山中栖息。
- 为爱横斜影上窗:因为喜欢那横斜的影子映在窗上。
- 茁发僧从深涧徒:深涧中的僧人徒步而行,采集植物。
- 赪肩奴过别峰扛:工人背负重物经过其他山峰。
- 和羹宰相调金鼎:宰相在金鼎中调和羹汤。
- 止渴将军拥碧幢:将军高举碧色的幢旗以解渴。
- 空谷不知如许事:空谷中无人知晓这些事情。
- 沽来村酒且开缸:不如去村里买酒,开缸畅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先生”与“宰相”、 “茁发僧”与“赪肩奴”,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横斜影”比作自然的美景,增添诗意。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山中:象征隐逸和宁静的理想生活。
- 影:自然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 僧、奴:代表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物,体现社会的多样性。
- 金鼎:权势和物质的象征,反映世俗的繁华。
- 村酒:简单的生活享受,象征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先生”指的是谁? A. 隐士
B. 宰相
C. 将军 -
“赪肩奴”是什么身份的象征? A. 工人
B. 僧人
C. 隐士 -
诗人对山中的生活态度是? A. 依恋
B. 厌倦
C. 忽视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饮酒》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隐士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饮酒》:强调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表现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