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时间: 2025-01-06 13:36:36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

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

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

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

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

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会稽入吾手,镜湖小于盆。

比我东来时,无复疮痍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作者:苏轼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
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
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
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
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
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
会稽入吾手,镜湖小于盆。
比我东来时,无复疮痍存。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人才了,我晚年才遇到你这样的王孙。
难道不是出自叔度的家族吗?岂能仅仅是公门之后的人呢?
白发苍苍的我沉沦在官吏之中,身穿绿衣的你却能说出公道之言。
哀哉,吴越的人们,长久以来都被江湖所吞噬。
官吏们自己倒空了仓库,哪能让黎民百姓吃饱呢?
最近听说海上的港口,渐渐出现了水底的村庄。
希望你能用五袴的手,招来这一半的菽魂。
一见到刺史的天,我稍微忘却了狱吏的尊贵。
会稽在我手中,镜湖的水面比盆还小。
与我东来时相比,已经没有了旧时的疮痍了。

注释

  • 王孙:古代指贵族子弟,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 叔度:指王叔度,王安石的表兄,象征高贵的家族。
  • 绿衣:指身穿官服的公职人员,表示其身份。
  • 吴越:指江南地区,这里暗指受到水患影响的人。
  • 黎元:指百姓,强调民众的困苦。
  • 五袴:古代男子的服装,象征文士的风范。
  • 菽魂:指豆类的灵魂,象征食物和生活的希望。
  • 镜湖:比喻美好的地方,这里指代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词、文,作品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洒脱著称。他的诗词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怀、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流落于边疆,身处困境。他此时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即将赴两浙任职的黄师的祝福,同时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流露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民生状况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黄师是赴两浙宪》是一首充满感情和思考的送别诗。诗中苏轼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黄师才华的赞赏和对现实的无奈。首句“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既是对黄师的肯定,也是对人才匮乏的惋惜,显示出作者对人才能够振兴国家的期盼。

随着诗歌的深入,苏轼逐渐转向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尤其是对官僚体系的失望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诗中提到“饱不及黎元”,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感叹官吏的贪婪与无能。在描绘吴越人被江湖吞噬的情境时,诗人以悲悯的情怀揭示了社会的问题,呼唤对民众的关怀。

最后,诗人以“镜湖小于盆”来比较自己东来时的际遇,表达了个人际遇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感慨万千。整首诗在对黄师的美好祝愿中,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现实的深思,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久无此士:表达对人才匮乏的感叹。
  • 我晚得王孙:说明自己晚年才遇到有才能的人。
  • 宁非叔度家:问黄师是否出自高贵之家。
  • 岂出次公门:质疑其身份的平凡。
  • 白首沉下吏:表达自己在官场中的沦落。
  • 绿衣有公言:赞美黄师能够说出公道之言。
  • 哀哉吴越人:对民众困境的同情。
  • 久为江湖吞:揭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 官自倒帑廪:批判官吏的贪婪。
  • 饱不及黎元:强调百姓的困窘。
  • 近闻海上港:希望社会有所改善。
  • 渐出水底村:隐喻社会的复苏。
  • 愿君五袴手:祝愿黄师能有所作为。
  • 招此半菽魂:希望能带来富饶。
  • 一见刺史天:表达对官位的渴望。
  • 稍忘狱吏尊:反映出对现状的不满。
  • 会稽入吾手: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 镜湖小于盆:自谦,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 比我东来时,无复疮痍存:描绘已过的苦难与现状的好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湖小于盆”,将理想与现实做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如“久为江湖吞”,强调了社会动荡对民生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黄师的赞美,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展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孙:象征优秀人才。
  • 绿衣:象征官员的身份和责任。
  • 吴越:象征广袤的土地和人民的困境。
  • 镜湖:象征理想与美好。
  • 菽魂:象征生活的希望与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人才的渴望
    • B. 对爱情的描绘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历史的回顾
  2. 诗中“镜湖小于盆”表达了什么?

    • A. 自谦的心态
    • B. 自豪的情感
    • C. 对未来的期望
    • D. 对过去的怀念
  3. “哀哉吴越人”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愤怒
    • C. 同情
    • D. 无奈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人间情感与社会现状。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民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涉及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但苏轼更强调对人才的期望与民生的忧虑,而王安石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反映心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下一句是什么

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上一句是什么

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下一句是什么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上一句是什么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下一句是什么

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上一句是什么

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下一句是什么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上一句是什么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下一句是什么

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上一句是什么

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下一句是什么

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上一句是什么

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下一句是什么

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会稽入吾手,镜湖小于盆。上一句是什么

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会稽入吾手,镜湖小于盆。下一句是什么

比我东来时,无复疮痍存。上一句是什么

世久无此士,下一句是什么

我晚得王孙。上一句是什么

我晚得王孙。下一句是什么

宁非叔度家,上一句是什么

宁非叔度家,下一句是什么

岂出次公门。上一句是什么

岂出次公门。下一句是什么

白首沉下吏,上一句是什么

白首沉下吏,下一句是什么

绿衣有公言。上一句是什么

绿衣有公言。下一句是什么

哀哉吴越人,上一句是什么

哀哉吴越人,下一句是什么

久为江湖吞。上一句是什么

久为江湖吞。下一句是什么

官自倒帑廪,上一句是什么

官自倒帑廪,下一句是什么

饱不及黎元。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