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滁州见寄》
时间: 2025-01-19 20:0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王滁州见寄》
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啸溪山上。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后来太守更风流,要伴前人作诗瘦。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
白话文翻译:
这位朋友像春雨一样温柔,但农夫却在歌舞中埋怨行路艰辛。你看永叔(苏轼的号)与元之(王安石),一生遭遇口舌之争。两位老翁当年白发未生,挥毫落笔如飞。教会了滁州人吟咏诗词,至今街巷中嘲笑他们轻浮肥腻。你家中人才辈出,我独自坐在溪山上吟啸。笑谈抛弃那些浮华的利益,只求清名几许。男人自重是珍贵的,二位老翁如今与青山长伴。后来太守更加风流倜傥,要和前人一起吟诗作对。我厌倦了承受明清的苦求,四处寻觅六一的踪迹。请你试着去问琅邪(指琅琊榜),希望我能来游玩而不受拘束。
注释:
- 斯人:指所思念的人。
- 春雨:比喻温柔善良的人。
- 歌舞农夫:指生活艰辛的农民。
- 永叔与元之:分别指苏轼与王安石,两位著名的文学家。
- 坎轲:意指多舌之争,借指口舌之苦。
- 玉堂挥翰:指在书房中写作。
- 轻肥:指轻浮、无实质内容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旷达、自然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为苏轼应王安石之邀而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人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对于名利和清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苏轼与王安石的友情为背景,展现了对人生、名利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春雨”作比,传达出友人温柔的性情,而与农夫的怨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社会现实的残酷。接着,苏轼通过对比自己与王安石的境遇,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当下的反思。
“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这一句传递出对世俗名利的轻视,强调清白名声的珍贵。通过对“两翁”的回顾,诗人感叹于时光的流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深思,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以“斯人”引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
- “歌舞农夫怨行路”,反映了社会的艰辛与困扰。
- 之后提到永叔与元之,强调了他们在学术上的遭遇。
- “两翁当年鬓未丝”回忆青春,唤起对过去的怀念。
- “教得滁人解吟咏”,表现了诗歌的传承与影响。
- “笑捐浮利一鸡肋”,意在表达对名利的超然。
- 最后以“凭君试与问琅邪”结束,引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春雨,生动形象。
- 对仗:如“玉堂挥翰手如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轻肥”来批评当时文人的风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温柔、善良,暗示友人的品格。
- 农夫:代表社会底层的艰苦与无奈。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斯人”指的是谁?
- A. 农夫
- B. 王安石
- C. 苏轼
- D. 永叔
- “笑捐浮利一鸡肋”中“鸡肋”比喻什么?
- A. 无用的事物
- B. 美味的食物
- C. 朋友的情谊
- D. 诗歌的境界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偏向于理智的分析,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次韵王滁州见寄》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