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日作》

时间: 2025-01-06 06:34:56

孤愤填胸怒不禁,一阳安得退群阴。

有怀报国知何日,无力回天剩此心。

草欲当风惭弱质,葵思向日抱愚忱。

举头阊阖高千丈,路绝丹梯迥莫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愤填胸怒不禁,一阳安得退群阴。
有怀报国知何日,无力回天剩此心。
草欲当风惭弱质,葵思向日抱愚忱。
举头阊阖高千丈,路绝丹梯迥莫寻。

白话文翻译

我胸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愤怒,哪一缕阳光能驱散这群阴云呢?
我心中有报国之志,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但我却无力回天,只剩这份心情。
草儿在风中渴望着,因自身的柔弱而感到羞愧,向日葵始终朝向太阳,抱着愚钝的信念。
我仰望那高耸的阊阖门,似乎高达千丈,然而通往那里却已是绝路,丹梯再无寻觅之处。

注释

  • 孤愤:形容内心的愤懑与孤独。
  • 一阳:指阳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 群阴:指重重阴霾,象征困境与黑暗。
  • 有怀报国:怀有报国之志,但无奈时局。
  • 无力回天:形容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
  • 草欲当风惭弱质:草在风中摇曳,因自身的柔弱而感到羞愧。
  • 葵思向日:向日葵始终向阳,象征追求理想与信念。
  • 阊阖高千丈:高耸的阊阖门,象征理想与目标。
  • 丹梯:红色的阶梯,象征通往高处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宝廷,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其诗作而知名。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情感真挚,常有激昂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是作者在政治动荡和国家危机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诗歌鉴赏

《六月二日作》通过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首句“孤愤填胸怒不禁”,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愤怒之情,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接下来的“一阳安得退群阴”,则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了阳光的微弱与阴霾的厚重,象征着希望与现实的对比。

诗中“有怀报国知何日,无力回天剩此心”,展现了诗人虽有报国之志,但在现实面前感到无奈的心情。接下来的意象描绘,草和向日葵的结合,既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也流露出无奈与坚守的情感。这种对比深化了诗人的内心冲突,反映出在困境中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最后的“举头阊阖高千丈,路绝丹梯迥莫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仰望高远的目标,却感到无路可寻,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与绝望。整首诗在激昂与沉重之间游走,既有对国家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愤填胸怒不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充盈,无法自已。
  • 一阳安得退群阴:质疑阳光如何才能驱散重重的阴霾,暗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有怀报国知何日:表达了诗人渴望报国的心情,但对实现的时间感到无奈。
  • 无力回天剩此心:感叹自己无能为力,只剩下这份心情。
  • 草欲当风惭弱质:草因风摇曳,象征弱者的无奈与羞愧。
  • 葵思向日抱愚忱:向日葵追逐阳光,体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
  • 举头阊阖高千丈:仰望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 路绝丹梯迥莫寻:感叹通往理想的道路已然绝望,无法寻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愤怒比作胸中的填充物,形象生动。
  • 拟人:草和向日葵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添了艺术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人虽然感到无力,但依然坚持追求理想,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愤怒:象征对不公不义的强烈反抗情感。
  • 阳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 阴霾:象征困境与压迫。
  • 草与向日葵:象征柔弱与理想的追求。
  • 阊阖:象征理想的高远与难以触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愤填胸”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安宁
    D. 忧愁

  2. “一阳安得退群阴”中“阳”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阳光
    C. 星星
    D. 火焰

  3. “草欲当风惭弱质”中,草的状态象征了什么? A. 强壮
    B. 无奈与羞愧
    C. 自信
    D.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忧虑与个人情感。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六月二日作》: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但《春望》更多地强调了对国破家亡的悲伤,而《六月二日作》则侧重于个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1. 《清诗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解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