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春阴,拟六一》

时间: 2025-01-06 04:45:46

连日春寒花可数。

旋暖旋阴,拟作清明雨。

已过清明晴有絮。

花开花落春先暮。

容易肯教春便去。

珍重余寒,春是天留住。

莫急催花花下鼓。

露英才午看成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春阴,拟六一
作者: 姚华 〔清代〕

连日春寒花可数。旋暖旋阴,拟作清明雨。
已过清明晴有絮。花开花落春先暮。
容易肯教春便去。珍重余寒,春是天留住。
莫急催花花下鼓。露英才午看成故。

白话文翻译:

连日来的春寒让花朵显得稀少。
时而温暖,时而阴霾,仿佛要下清明时节的雨。
清明节已过,晴朗的日子里飞舞着柳絮。
花开花落,春天便要结束。
轻易就让春天离去。
珍惜这余寒,春天在天上停留。
不要急于催促花儿,花下的鼓声响起。
露水在中午时分,才看出花的故。

注释: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一个节气,通常在4月5日左右。
  • :柳絮,春天飞舞的白色柳絮。
  • 便去:就这么离去,形容春天的短暂。
  • 珍重:珍惜,重视。
  • 催花:催促花开,表达对春天的渴望。
  • 露英:指花上的露水,突显花的娇艳。

典故解析:

“清明”是指一个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死亡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柳絮,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其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寒冷与花朵的凋零,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 春阴,拟六一》以生动的春景描绘了春天的短暂与脆弱。诗的开头“连日春寒花可数”直接引入了春天的寒冷,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花的稀少象征着春天的哀愁。接下来的“旋暖旋阴,拟作清明雨”则描绘出春日的多变,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了春天气候的不稳定。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惋惜逐渐浮现,尤其是在“容易肯教春便去”这一句中,表现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不舍。

诗的最后两句“莫急催花花下鼓。露英才午看成故。”则表现了一种淡然的态度,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是急于求成。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哲思,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连日春寒花可数:春寒的日子连续不断,花儿稀少可数,营造出一种凋零的气氛。
  2. 旋暖旋阴,拟作清明雨:天气时而温暖,时而阴暗,似乎要下清明时节的雨,暗示着春天的多变。
  3. 已过清明晴有絮:清明节已过,天气晴朗却飞舞着柳絮,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4. 花开花落春先暮:花开花落,春天已然接近尾声,表现出对春天流逝的惋惜。
  5. 容易肯教春便去:轻易就让春天离去,感叹春天的短暂。
  6. 珍重余寒,春是天留住:珍惜这最后的寒意,希望春天能在天上停留。
  7. 莫急催花花下鼓:不要急于催促花开,花下的鼓声响起,提醒人们要慢下来享受。
  8. 露英才午看成故:露水在中午时分才显得娇艳,展现了花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寒比作花的稀少,暗喻春天的凋零。
  • 对仗:如“旋暖旋阴”,对比春天气候的变化,增添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春天赋予情感,表达对春天的珍惜与不舍。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短暂与生命无常的感慨,传达出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代表美好与生命的繁荣。
  •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对逝去生命的追思。
  • 露英:象征花的娇艳,表达出对美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连日春寒花可数”中“春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炎热
    b) 春天的寒冷
    c) 春天的温暖

  2. 诗中提到的“清明”主要是指: a) 一种花
    b) 一个节气
    c) 一种天气

  3. “莫急催花花下鼓”意为: a) 不要着急催促花开
    b) 要赶快去看花
    c) 花开后要打鼓庆祝

答案:

  1. b) 春天的寒冷
  2. b) 一个节气
  3. a) 不要着急催促花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描绘春雨滋润万物,生命勃发的场景。
  • 《春望》 杜甫:表达国家动乱背景下的春天感悟。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的理想世界,和姚华的春天短暂形成对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评》

以上内容帮助用户更深刻地理解《蝶恋花 春阴,拟六一》这首诗,同时也能通过互动测试加深对诗词的学习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