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04 06:4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惆怅年时歌舞地。
为问修眉,可抵吴山翠。
谁惜云萍无好计。
锦帆又逐天涯起。
阑外行云楼下水。
夜夜银屏,还共人无睡。
凉叶静传归后意。
夜深明月移秋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惆怅与追忆。诗中提到的“修眉”与“吴山翠”,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云萍无好计”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漂泊。锦帆逐浪,暗喻人生的无常与追寻。夜晚的宁静与明月的照耀,勾勒出一种孤寂的心境,深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注释
- 惆怅:心中忧伤、不快。
- 修眉:修饰眉毛,暗指美丽。
- 吴山翠:指的是吴山的青翠,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色。
- 云萍: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生。
- 锦帆:美丽的帆,象征着旅途与追寻。
- 阑外:栏杆外,指楼台之处。
- 银屏:银色的屏风,指月光或夜晚的静谧。
- 秋被:秋天的被子,引申为夜晚的冷清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方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主要以词作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阶段,意在表达对青春年华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音律优美且情感深邃的词作。全词以惆怅的情绪为主线,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开篇“惆怅年时歌舞地”便将情感基调设定为忧伤,紧接着提问“修眉,可抵吴山翠”,既是对美丽的赞美,又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云萍”作为人生的象征,揭示出漂泊带来的无助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多次转折,最终在“夜深明月移秋被”中达到了情感的高潮,表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交织。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惆怅年时歌舞地:回忆往昔欢乐的歌舞时光,感到心中惆怅。
- 为问修眉,可抵吴山翠:询问美丽的修眉是否能抵得过吴山的青翠。
- 谁惜云萍无好计:谁又会在乎像浮萍一样无处依靠的人生呢?
- 锦帆又逐天涯起:美丽的船帆再次启程,象征着人生的漂泊。
- 阑外行云楼下水:楼外的行云与水面,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 夜夜银屏,还共人无睡:夜夜在银光映照下,心中思绪万千,无法入睡。
- 凉叶静传归后意:凉爽的树叶静静传递出思乡的情意。
- 夜深明月移秋被:深夜明月照耀,秋天的被子似乎也在移动,暗喻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云萍”,形象生动。
- 对仗:如“阑外行云”和“楼下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蝴蝶:象征美好与脆弱。
- 云:象征漂浮与无常。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思绪的深邃。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惆怅年时歌舞地”中表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惆怅
C. 愤怒 -
诗中“云萍”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漂泊与无助
C. 财富 -
“夜深明月移秋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的无常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陈方恪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情感上更显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陈方恪则更具深邃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论集》
- 《古典诗词赏析》
- 《陈方恪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