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寝》

时间: 2024-12-29 18:10:50

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意思解释

昼寝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白话文翻译:

井边的小路杂草丛生,青葱的藜草也懒得扶正。
活到百岁也不过是暂时而已,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把鹿儿放在蕉林中,赶走屋顶上的乌鸦。
独自一人午后在窗前入睡,常常梦见华胥国的美好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芜漫: 杂草丛生,形容杂乱无序的样子。
  • 青藜: 一种植物,这里指青色的藜草。
  • 华胥: 传说中的理想国,象征梦境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华胥: 出自《山海经》等古籍,代表一个理想的幻境或美好的梦境,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推行新法改革,文学上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昼寝》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悟。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生活的起伏之后,诗人对于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诗歌鉴赏:

《昼寝》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我内心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梦境的向往。开头两句“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田园图景,通过对杂草丛生的环境描写,传达出一种对世事的淡漠与无奈。接下来的“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百年如一瞬,所有的执着与追求都似乎变得无足轻重。

后两句“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则转向内心的宁静与梦境的美好,诗人独自午睡,梦回理想中的华胥国,展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安慰。整首诗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时间与理想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井径从芜漫: 描述了乡间小道的荒废,象征着人生的无所依赖。
  2. 青藜亦倦扶: 青藜草也懒得站立,暗示对生活的疲惫。
  3. 百年唯有且: 一生短暂,人生不过是暂时的存在。
  4. 万事总无如: 所有事情都没有什么值得真正去追求的。
  5. 弃置蕉中鹿: 随意放置在蕉林中的鹿,象征对生活的放任。
  6. 驱除屋上乌: 驱赶屋顶的乌鸦,暗示对烦恼的排斥。
  7. 独眠窗日午: 独自午睡,享受片刻宁静。
  8. 往往梦华胥: 经常梦见理想国,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意象: 诗中用“井径”、“青藜”、“华胥”等意象,构建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氛围。
  • 对仗: 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寻,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对梦境的渴望,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井径: 代表生活的路径,暗示人生的艰辛与荒凉。
  • 青藜: 象征生命的疲惫与无奈。
  • 华胥: 理想与梦境的象征,代表了对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昼寝》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 B. 对政治的愤怒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爱情的渴望
  2.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中“无如”指的是什么?

    • A. 没有值得追求之事
    • B. 生活的乐趣
    • C. 朋友的支持
    • D. 生活的美好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陶渊明的诗作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具时代背景的沉重感,而陶渊明则更加追求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