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楫南樯泊四垂,共怜金碧烂参差。孤根万丈沧波底,除却蛟龙世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船只停泊在河岸的情景,船头和船尾在水中摇曳,彼此相对,令人心生怜爱。那孤独的根系深扎在波涛汹涌的水底,世人除了蛟龙之外,谁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注释:
- 北楫南樯:指北方的桨和南方的船桅,描绘船只的停泊状态。
- 金碧烂:形容金光闪闪,碧色耀眼,描述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
- 孤根万丈:形容水下的根系深入水底,孤独而坚韧。
- 沧波:指深邃浩瀚的水波。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龙,常常与水有关联。
典故解析:
“蛟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被视为水中的龙,象征着力量和神秘。在此诗中提到的“蛟龙”,可能暗示着某种隐秘的力量或存在,进一步强调了“孤根”的孤独和被世人忽视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苏临海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及思想家。他是宋代变法的主导者之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显著贡献,作品兼具理性与感性,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金山三首》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他在政治、社会变革中的复杂心态。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金山三首 其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邃的哲理。首句“北楫南樯泊四垂”,描绘出船只在水面上停泊的景象,给人以静谧的感受,暗示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依赖与寄托。接着“共怜金碧烂参差”,诗人通过对水面光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珍视和向往。
后两句则转向思考与哲理:“孤根万丈沧波底,除却蛟龙世不知。”这两句极具哲理,表现了对孤独存在的深刻理解。孤根的万丈根系象征着深藏不露的内在力量,尽管外界无法察觉,但它却在水底静静生长,展示出一种坚韧与隐秘。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映射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坚守内心世界的态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凝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和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楫南樯泊四垂”:描绘船只的姿态,北方的桨和南方的桅杆在水中都在静静地垂下,营造出一种安静、和谐的氛围。
- “共怜金碧烂参差”:诗人对水面波光的美好感慨,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的共同欣赏。
- “孤根万丈沧波底”:强调水下根系的深厚,象征着一种孤独而坚韧的存在。
- “除却蛟龙世不知”:在暗示外界对这种孤独存在的无知,进一步强调了个体的孤独与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蛟龙”比喻一种隐秘的力量或存在,丰富了诗的内涵。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与内在力量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碧:象征着光辉与美丽,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 孤根:象征着坚韧、隐秘而深藏的力量,表现出个体在世俗中存在的孤独。
- 沧波:象征着深邃与变化,体现了自然的浩瀚与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根”象征什么?
- A. 孤独的存在
- B. 外在的力量
- C. 水的清澈
- D. 船只的姿态
-
“北楫南樯”中的“楫”是指什么?
- A. 船
- B. 桨
- C. 船桅
- D. 水
-
诗中提到的“蛟龙”意指什么?
- A. 一种水生动物
- B. 隐秘的力量
- C. 船只的损坏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作同样涉及自然与孤独,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豪情壮志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审美体验。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