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

时间: 2025-01-19 20:46:35

问利问名总不知,生涯付与一轮丝。

四时风月俱还我,万顷烟波说向谁。

霁后短蓑和笠晒,醉来长笛倚篷吹。

此怀惟有诗人识,除却诗人只楚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利问名总不知,生涯付与一轮丝。
四时风月俱还我,万顷烟波说向谁。
霁后短蓑和笠晒,醉来长笛倚篷吹。
此怀惟有诗人识,除却诗人只楚词。

白话文翻译

我对名利一无所知,人生的际遇就如这轮丝线。
四季的风月都已归我所有,广袤的烟波又向谁诉说呢?
雨霁之后,我把短蓑和斗笠晾晒,醉意中倚靠在船篷上吹笛。
这种心情只有诗人才能理解,除了诗人,谁能体会这些情怀呢?

注释

  • 问利问名:询问利益和名声,表示对功利的漠然。
  • 一轮丝:指生活中的种种牵挂,形象地比喻为一轮丝线。
  • 四时风月:四季的风光和月色,象征自然的美好。
  • 万顷烟波:形容广阔的水面,烟雾缭绕的情景。
  • 霁后:雨后,天气放晴之后。
  • 短蓑和笠:短蓑衣和斗笠,渔者的基本装束。
  • 倚篷吹:倚靠在船篷上,悠闲地吹奏长笛。
  • 此怀惟有诗人识:这种情怀只有诗人才能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渔夫生活和自然景观,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希迈隐居于水乡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个渔人的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渔人》是赵希迈对渔夫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开篇两句以问句的形式,直接将读者带入诗人内心的思考,表明他对名利的无所知,似乎在告诫世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逐名声与利益。接下来的“生涯付与一轮丝”一句,巧妙地将人生比喻为一根丝线,暗示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诗的中段描绘了四季的更替与烟波浩渺的景象,诗人把这种自然美视为自己的归属,反映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内心的宁静。随后,诗人描绘了雨后洗净的渔具与饮酒吹笛的场景,展现出一种闲适而又恬淡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表达一种超然的洒脱与自在。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诗人的独特性,只有诗人才可能真正理解这种情感,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自豪与对文学的信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给人以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问利问名总不知:诗人对世俗的追求无兴趣,强调内心的宁静。
  2. 生涯付与一轮丝:人生的遭遇如同丝线,柔弱而多变。
  3. 四时风月俱还我:自然的风光是属于诗人的,象征归属感。
  4. 万顷烟波说向谁:广阔的水面,诗人思考自然与自我的关系。
  5. 霁后短蓑和笠晒:描绘雨后清新的环境,反映渔人的生活细节。
  6. 醉来长笛倚篷吹:描绘渔人享受生活的悠闲场景。
  7. 此怀惟有诗人识:强调诗人的独特性,诗人内心的情感深邃。
  8. 除却诗人只楚词:除去诗人,世人难以理解这种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一轮丝,形象生动。
  • 对仗:如“霁后短蓑和笠晒,醉来长笛倚篷吹”,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如“问利问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渔人特有的洒脱与清醒,强调了诗人作为独特存在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人:象征着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 四时风月: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
  • 烟波:象征着渔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 短蓑和笠:渔人的生活工具,体现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问利问名总不知”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渴望名利
    • B. 对名利的淡泊
    • C. 对权力的追求
  2. “生涯付与一轮丝”中的“丝”意指?

    • A. 人生的脆弱
    • B. 财富的象征
    • C. 自然的美好
  3. 诗人认为只有谁才能理解他的情怀?

    • A. 普通人
    • B. 诗人
    • C. 学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赵希迈的《渔人》在主题上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多强调的是对田园的归属感与自然的和谐,而赵希迈则侧重于渔人特有的洒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赵希迈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