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赠沈兢
原文展示:
僦居初不恶,门巷接溪湾。
有谱曾评菊,无钱可买山。
吟驱生计拙,愁积鬓毛斑。
远示诸名作,閒题馹寄还。
白话文翻译:
我初来住这里并不觉得恶劣,家门口的巷子紧邻溪水湾。
曾经有谱子评判菊花,但没钱去买座山。
吟咏诗词让我生计拙劣,愁苦让两鬓渐渐斑白。
远方的朋友请看看我的作品,闲暇时请把它们寄回。
注释:
- 僦居:租住。
- 不恶:不觉得讨厌或恶劣。
- 门巷:家门口的巷子。
- 接溪湾:靠近溪水湾。
- 有谱:有诗谱。
- 曾评菊:曾经有人评判菊花。
- 无钱:没有钱财。
- 买山:买山居住。
- 吟驱:吟咏驱使。
- 生计拙:生计贫困无能。
- 愁积:愁苦积聚。
- 鬓毛斑:白发增多。
- 远示:远方的朋友请看看。
- 名作:作品。
- 閒题:闲暇时题写。
- 馹寄:寄回。
典故解析:
- “评菊”可以指代古代文人对菊花的赞美,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
- “买山”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山居生活在古代文人中被视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初期,字子真,号天隐。赵希迈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困境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赵希迈早年租住在溪边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经济困窘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沈兢》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心境。开篇“僦居初不恶,门巷接溪湾”,呈现出一种平淡而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并不因租住而感到厌恶,反而觉得这种环境亲近而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的“有谱曾评菊,无钱可买山”则展现了诗人的经济困境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他对菊花的评判表明了他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但因缺乏金钱而无法实现理想的隐居生活,反映了许多文人心底的无奈与愁苦。
“吟驱生计拙,愁积鬓毛斑”则直白地道出了诗人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困苦与烦恼,愁苦的积累让他的鬓发渐渐斑白,体现出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远示诸名作,閒题馹寄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交流的渴望,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仍然希望与友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保持心灵的沟通。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僦居初不恶:表示诗人刚开始租住这里,并不觉得这个地方恶劣。
- 门巷接溪湾:描绘了诗人住处的环境,门口的巷子与溪水相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有谱曾评菊:表示他曾经参与过关于菊花的评比,表达了对文人雅趣的追求。
- 无钱可买山:虽有高洁的追求,却因经济拮据无法实现。
- 吟驱生计拙:吟咏诗词使得他生计变得艰难。
- 愁积鬓毛斑:生活的愁苦使得他的头发开始变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心灵的疲惫。
- 远示诸名作:对远方朋友的请求,希望能分享自己的作品。
- 閒题馹寄还:在闲暇时希望朋友能将作品寄回来,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吟驱生计拙,愁积鬓毛斑”,对比了吟咏与生计的拙劣和愁苦。
- 象征:菊花象征高洁的文人情怀,山象征隐逸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文人在物质困境中对精神世界的坚持与渴望,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与理想的美好。
意象分析:
- 溪湾: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恬淡。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的情操与追求。
- 山:代表隐逸的理想生活,象征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 鬓毛斑:象征岁月的流逝,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僦居”是什么意思?
- A. 租住
- B. 购买
- C. 离开
答案:A
-
诗人为何对菊花有谱评?
- A. 赞美高洁
- B. 经济原因
- C. 无所谓
答案:A
-
“愁积鬓毛斑”中“鬓毛”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胡须
- C. 身体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赵希迈则更显细腻与沉思。
-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王维的诗中更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