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左衽吟 邵雍 〔宋代〕
自古禦戎无上策,唯凭仁义是中原。 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二晋乱亡成茂草,三君屈辱落陈编。 公闾延广何人也,始信兴邦亦一言。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抵御外敌没有比仁义更好的策略,只有依靠仁义才能在中原立足。 君王的军队虽然能够宣扬正义,但天子遭受困境时,我们怎能忍心提及。 晋朝的混乱和灭亡如同茂密的草丛,三位君王的屈辱被记录在历史中。 公闾和延广是什么样的人呢?现在我相信,振兴国家也可以通过一句话来实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禦戎:抵御外敌。
- 无上策: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
- 仁义:道德和正义。
- 王师:君王的军队。
- 问罪:宣扬正义。
- 蒙尘:遭受困境。
- 二晋:指晋朝。
- 茂草:比喻混乱和灭亡。
- 三君:指三位君王。
- 陈编:历史记载。
- 公闾延广:指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 兴邦:振兴国家。
典故解析:
- 二晋乱亡:指晋朝的混乱和灭亡,历史上晋朝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
- 三君屈辱:指历史上三位君王遭受的屈辱,具体人物和事件需结合历史背景进一步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该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强调仁义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患和内乱,作者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仁义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呼吁统治者以仁义为本,振兴国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强调了仁义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诗中,“自古禦戎无上策,唯凭仁义是中原”一句,直接点明了仁义作为抵御外敌和维护国家稳定的根本策略。接着,通过“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和“二晋乱亡成茂草,三君屈辱落陈编”等句,诗人回顾了历史上君王遭受困境和国家的混乱,进一步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最后,“公闾延广何人也,始信兴邦亦一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振兴国家的信心,认为通过仁义的实践,国家可以得到振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古禦戎无上策,唯凭仁义是中原”:强调仁义是抵御外敌和维护国家稳定的根本策略。
- “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指出君王的军队虽然能够宣扬正义,但天子遭受困境时,我们怎能忍心提及。
- “二晋乱亡成茂草,三君屈辱落陈编”:通过回顾晋朝的混乱和灭亡,以及三位君王的屈辱,强调仁义的重要性。
- “公闾延广何人也,始信兴邦亦一言”:表达了对振兴国家的信心,认为通过仁义的实践,国家可以得到振兴。
修辞手法:
- 比喻:“二晋乱亡成茂草”中,用“茂草”比喻晋朝的混乱和灭亡。
- 对仗:“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仁义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历史和思考现实,呼吁统治者以仁义为本,振兴国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茂草:比喻晋朝的混乱和灭亡。
- 陈编:历史记载,象征历史的屈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晋”指的是哪个朝代? A. 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
诗中提到的“三君”指的是什么? A. 三位君王 B. 三位将军 C. 三位文人 D. 三位官员
-
诗中提到的“公闾延广”是什么意思? A. 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B.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C. 历史上的重要地点 D. 历史上的重要文献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强调忧国忧民的情怀。
- 《滕王阁序》(王勃):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与《左衽吟》: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但《岳阳楼记》更侧重于个人情怀的抒发,而《左衽吟》更侧重于对仁义的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选注。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诗歌作品,是研究邵雍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