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吟》

时间: 2025-01-17 08:39:22

学仙欲不死,学佛欲再生。

再生与不死,二者不果能。

设使人果能,方始入于情。

赏哉林下人,不为人所惜。

哀哉公与卿,重为人所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死生吟 学仙欲不死,学佛欲再生。 再生与不死,二者不果能。 设使人果能,方始入于情。 赏哉林下人,不为人所惜。 哀哉公与卿,重为人所惑。

白话文翻译:

学习仙术希望长生不死,学习佛法希望来世再生。 再生与不死,这两种愿望都不能实现。 如果人真的能够实现,那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情感的世界。 可叹那些在林下隐居的人,不被世人所珍惜。 悲哀的是那些公卿贵族,却被世人深深迷惑。

注释:

  • 学仙:指学习道教的修炼方法,以求长生不老。
  • 学佛:指学习佛教的教义,以求来世再生或解脱。
  • 再生:佛教中指死后灵魂转世投胎。
  • 不死:道教中指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
  • 果能:真的能够实现。
  • 林下人:指隐居在山林中的人,通常指隐士。
  • 公与卿:指高官贵族。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邵雍认为,无论是追求长生不老还是来世再生,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真正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学仙和学佛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死的两种极端追求,即长生不死和来世再生,但这两种追求都是不现实的。诗中“设使人果能,方始入于情”一句,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当这些幻想破灭,人们才能真正面对现实,体验生活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隐士和贵族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珍惜现实生活的重要性,批判了社会对虚幻追求的盲目崇拜。

诗词解析:

  • 首句提出了两种对立的追求,即学仙的不死和学佛的再生,这两种追求在现实中都无法实现。
  • 第二句强调了这两种追求的不可能性。
  • 第三句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这些追求能够实现,那么人们才能真正进入情感的世界。
  • 第四句赞美了那些隐居的人,他们不被世俗所珍惜,但却能真实地体验生活。
  • 最后两句哀叹了那些被世俗迷惑的贵族,他们追求虚幻,忽视了现实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学仙和学佛的对比,突出了两种追求的虚幻性。
  • 假设:通过“设使人果能”这一假设,引出了对现实情感的重视。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再生与不死”,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批判人们对生死的虚幻追求,强调珍惜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比学仙和学佛的追求,以及隐士和贵族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和对虚幻追求的批判。

意象分析:

  • 学仙:象征着对长生不死的追求,是一种超脱现实的幻想。
  • 学佛:象征着对来世再生的追求,同样是一种超脱现实的幻想。
  • 林下人:象征着隐居的生活,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和体验。
  • 公与卿:象征着世俗的权力和地位,是一种被虚幻追求所迷惑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1. 诗中提到的“学仙”和“学佛”分别代表了什么追求? A. 长生不死和来世再生 B. 现实生活和虚幻追求 C. 隐居生活和世俗权力 D. 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 答案:A

  2.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死问题? A. 追求长生不死 B. 追求来世再生 C. 珍惜现实生活 D. 放弃所有追求 答案:C

  3. 诗中的“林下人”指的是什么? A. 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B. 追求长生不死的人 C. 追求来世再生的人 D. 被世俗迷惑的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与本诗对现实生活的珍视有相似之处。
  • 王维《鹿柴》: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本诗对隐士生活的赞美相呼应。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本诗对比,两者都强调了珍惜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而本诗则更多地批判了虚幻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本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