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二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时间: 2025-01-17 10:48:10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後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後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郾城彼岸寺的情景,提到古代的书法作品逐渐消磨,只有开元年间的吴卢书法值得一提。在当今时代,唯有宗元的作品最为接近,国家的根基将永远留存后世的模仿。诗中提及出世的高人气质雍容而稳重,入藏的老释迦佛则面容清瘦。居住在此的人们不惜为游人所爱,尽管风雨侵袭,寺庙的颜色依旧不减。

注释:

  • 遗墨:指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
  • 顾陆余:指顾恺之和陆游等书法家。
  • 开元:唐朝的开元年间,以书法和文化繁荣著称。
  • 宗元:指宗元,可能特指某位书法家或文人。
  • 真人:指超脱世俗的高人。
  • 雍穆:指气度温和而庄重。
  • 入蕃:指进入佛教的境界或国家。
  • :释迦牟尼,佛教的创立者。
  • 色欲:欲望、贪婪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诗文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朝时期,正值国家文化繁荣,但也面临着外族入侵的威胁。诗中意在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当代的反思。

诗歌鉴赏:

苏辙的《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寺庙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诗中通过对遗留书法的回顾,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开元时期的吴卢书法被提及,显示了对经典的崇敬,而宗元的作品则象征了当代文化的延续。诗人以“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来对比出世与入世的两种境界,表达了对高人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书法的细腻,也有宗教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与思考。同时,寺庙尽管经历风雨侵袭,依然保持着它的色彩与气质,象征着文化的坚韧与不屈。诗人在此强调了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也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遗墨消磨顾陆余”——指古代书法作品的消逝,暗示对传统艺术的惋惜。
  2. “开元一一数吴卢”——提到开元时期的吴卢书法,表现出对经典的珍重。
  3. “本朝唯有宗元近”——强调在当代,宗元的作品与古代相比最为接近。
  4. “国本长留後世模”——表现出对国家文化根基的期望。
  5. “出世真人气雍穆”——描写超越世俗的高人,气度温和而端庄。
  6. “入蕃老释面清癯”——描绘老释迦佛的清瘦面容,体现出佛教的清净。
  7. “居人不惜游人爱”——居住的人对寺庙的珍惜与游人的喜爱。
  8. “风雨侵陵色欲无”——尽管风雨侵袭,寺庙的色彩依旧保持。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对当代文化的期待与评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墨:象征文化传承的脆弱。
  • 开元、吴卢:代表着文化的高峰与辉煌。
  • 宗元:体现当代文化的延续。
  • 出世真人、入蕃老释:分别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两种境界。
  • 风雨:象征着外部环境对文化的冲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开元”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宋朝
    • B. 唐朝
    • C. 明朝
  2. “遗墨消磨顾陆余”中“顾陆余”指的是?

    • A. 书法家
    • B. 诗人
    • C. 佛教徒
  3. 诗中提及的“宗元”象征着什么?

    • A. 过去的文化
    • B. 当代的文化
    • C. 外族文化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辙的诗歌与王维的山水诗相对照,苏辙更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景观与哲理的结合。两者都展现了对文化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辙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