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东湖携藉花归儿辈争插盆池香艳不歇亦供》

时间: 2025-01-01 14:55:12

怪底儿童无远图,埋盆注水插芙蕖。

人心不作非真想,便觉东湖入座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怪底儿童无远图,埋盆注水插芙蕖。人心不作非真想,便觉东湖入座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孩子们为何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将荷花插在盆中玩水。如果人们不产生非分之想,便会觉得东湖的美景仿佛就在身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怪底:奇怪,为何。
  • 远图:远大的志向。
  • 埋盆:将植物种植在盆中。
  • 注水:向盆中加水。
  • 芙蕖:荷花的别称。
  • 非真想:不切实际的幻想。
  • 东湖:指诗人所在地的湖泊,此处象征美景。
  • 入座隅:进入视野,近在咫尺。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东湖”可能指诗人所在地的具体湖泊,象征着美景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从东湖归来,带着荷花,与孩子们共享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从东湖归来,带着荷花与孩子们共享自然之美的情景下创作的。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孩子们纯真行为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儿童的纯真行为与成人复杂的心理,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怪底儿童无远图”一句,既是对儿童行为的描述,也是对成人世界的反思。诗人认为,如果人们不产生非分之想,便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景近在咫尺,如同东湖的美景就在身边。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怪底儿童无远图:诗人奇怪为何孩子们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沉浸在简单的游戏中。
  2. 埋盆注水插芙蕖:孩子们将荷花插在盆中,加水养护,享受自然之美。
  3. 人心不作非真想:如果人们不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保持纯真。
  4. 便觉东湖入座隅:便会觉得东湖的美景仿佛就在身边,近在咫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儿童的纯真行为与成人复杂心理的对比,强调简单生活的美好。
  • 象征:东湖象征着美景和宁静,通过“入座隅”的表达,使美景显得近在咫尺。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通过儿童的行为和成人的心理对比,强调保持纯真和简单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美景的亲近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蕖:象征着自然之美和纯洁。
  • 东湖:象征着宁静和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怪底儿童无远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什么观察? A. 远大志向 B. 纯真行为 C. 复杂心理 D. 非分之想
  2. 诗中“埋盆注水插芙蕖”一句,描述了孩子们的什么行为? A. 种植植物 B. 玩水 C. 欣赏自然 D. 插花
  3. 诗中“人心不作非真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成人的什么期望? A. 远大志向 B. 纯真行为 C. 复杂心理 D. 非分之想
  4. 诗中“便觉东湖入座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什么感受? A. 遥远 B. 亲近 C. 复杂 D. 非分

答案:

  1. B
  2. D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黄公度此诗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黄公度更强调简单生活和纯真的重要性,而苏轼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诗作,可与黄公度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