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夜闻滩声》

时间: 2025-01-19 21:39:14

错认松负万壑传,又如急雨碎池莲。

青灯孤馆元无寐,况复溪声到枕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沙夜闻滩声 黄公度 〔宋代〕 错认松负万壑传,又如急雨碎池莲。 青灯孤馆元无寐,况复溪声到枕边。

白话文翻译:

我误以为松树背负着万壑的回声,又像是急雨打碎了池中的莲花。 在青灯照耀的孤寂旅馆里,我本就无法入睡,更何况溪水的声音还传到了我的枕边。

注释:

  • 错认:误以为。
  • 松负万壑传:形容松涛声如同万壑回响。
  • 急雨碎池莲:形容雨声急促,如同打碎了池中的莲花。
  • 青灯:指昏暗的灯光。
  • 孤馆:孤寂的旅馆。
  • 元无寐:原本就无法入睡。
  • 况复:更何况。
  • 溪声到枕边:溪水的声音传到了枕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白沙听到滩声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旅馆中的孤寂和无法入睡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公度旅途中,夜晚在白沙地区听到滩声时所作。诗中通过滩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孤寂环境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听到滩声的情景。首句“错认松负万壑传”,以松涛声比喻滩声,形象地描绘了声音的宏大和深远。次句“又如急雨碎池莲”,则以急雨打碎池莲的景象,形容声音的急促和清脆。后两句“青灯孤馆元无寐,况复溪声到枕边”,则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旅馆中的孤独感和无法入睡的感受,滩声的传入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和不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体验和对孤独境遇的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错认松负万壑传”:诗人误以为松涛声是万壑的回响,形象地描绘了滩声的宏大和深远。
  • “又如急雨碎池莲”:以急雨打碎池莲的景象,形容滩声的急促和清脆。
  • “青灯孤馆元无寐”:在昏暗的灯光下,诗人在孤寂的旅馆中无法入睡。
  • “况复溪声到枕边”:滩声传到枕边,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和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错认松负万壑传”和“又如急雨碎池莲”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滩声比作松涛声和急雨声,形象生动。
  • 拟人:“松负万壑传”中的“负”字赋予松树以人的动作,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滩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孤寂环境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体验。诗中的滩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负万壑传:松涛声的宏大和深远。
  • 急雨碎池莲:急雨声的急促和清脆。
  • 青灯孤馆:昏暗的灯光和孤寂的旅馆。
  • 溪声到枕边:滩声的传入和诗人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错认松负万壑传”中的“错认”是什么意思? A. 正确认识 B. 误以为 C. 故意误解
  2. 诗中“又如急雨碎池莲”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松涛声 B. 滩声 C. 雨声
  3. 诗中“青灯孤馆元无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平静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描绘春夜的雨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白沙夜闻滩声》与杜甫《春夜喜雨》: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受,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不安,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喜悦和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歌,对宋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公度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