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从政赴番易慈湖讲席
陈深 〔宋代〕
杨子清而粹,遥遥江汉灵。
地人继绝学,有客抱遗经。
霜冷鸿飞碛,秋晴马在坰。
东逢山似象,回首静们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王从政前往慈湖讲席的情景。诗中提到江汉的清澈与灵动,强调了地方人才的继承与传承,也暗示了王从政的使命和责任。霜冷的天气里,鸿雁飞过沙石滩,秋日晴朗,骏马悠然地在田野中奔腾。最后,诗人提到东边的山像一座象形,回首往事,心中感慨万千。
注释:
- 杨子:指杨子江,代表清澈的江水,象征纯净和灵动。
- 江汉:指长江与汉江,广阔的水域,寓意广泛的文化和学问。
- 继绝学:继续传承已经失传的学问。
- 遗经:古代经典文献,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学问的积累。
- 霜冷:象征秋冬的寒冷,暗示时节的变迁。
- 鸿飞碛:鸿雁在沙石滩上飞翔,寓意自由与远行。
- 坰:田野之意,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宁静。
- 东逢山似象:东边的山似乎有象形,暗示自然的形态与人的关系。
- 回首静们刑:回头望去,心中感慨,可能有对过往的思考与反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字仲明,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关注人事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从政前往慈湖讲席之际,反映了作者对王从政的期许与祝福,也表现出对文化传承与学术传播的重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王从政赴番易慈湖讲席的情景,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传承学问与文化的深刻理解。首联“杨子清而粹,遥遥江汉灵”通过江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清新的氛围,既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暗示了知识与文化的源远流长。
接下来的“地人继绝学,有客抱遗经”则将目光转向人文的深度,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体现出诗人对学术的敬重和对后代的期待。霜冷鸿飞碛,秋晴马在坰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自然的秋色与生命的活力,象征着王从政在知识传承上的远行与不懈追求。
最后的“东逢山似象,回首静们刑”勾勒出一种思考与回望的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过去的反思,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深邃。整首诗意境悠远,语言简练,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子清而粹:描绘江水的清澈与纯净,暗示文化的高洁。
- 遥遥江汉灵:形容江汉地区的灵动与广阔,象征文化的广泛传播。
- 地人继绝学:强调地方人才对失落学问的继承,暗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有客抱遗经:指有客人携带古籍经典,表征知识的延续。
- 霜冷鸿飞碛:描绘秋冬的冷清,鸿雁飞过宁静的沙滩,表现出自然的清丽。
- 秋晴马在坰:表现秋天的晴朗,马儿在田野中奔跑,象征生命的活力。
- 东逢山似象:描述东边的山形似象,暗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回首静们刑:表达人生的回望与沉思,带有对过往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逢山似象”,通过形象比喻,展现自然的奇特。
- 对仗:如“霜冷鸿飞碛,秋晴马在坰”,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来传达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描绘了王从政赴慈湖讲席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传播的期待与祝福,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杨子江:象征清洁与灵动,代表着文化的源泉。
- 鸿雁:象征远行与自由,表现出追求知识的精神。
- 霜:代表秋冬的冷静,象征人生的变迁。
- 马:象征活力与自由,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子清而粹”意指: A. 江水清澈
B. 秋天的景色
C. 文化的传承 -
“地人继绝学”中的“绝学”指: A. 已失传的学问
B. 现代科技
C. 自然知识 -
诗中提到的“鸿飞碛”表明: A. 自由与远行
B. 冷清的秋天
C. 繁华的城市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陈深的诗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表现出更多的豪放与个人情感。两者在意境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