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影静长安道,凉风响辔衔。
海天低到水,江日脱明帆。
潮遣先驱壮,声吞绝岛巉。
黄尘征袖满,却愧著朝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所见的景象。长安的道路安静而清幽,凉风轻轻吹拂,马匹的辔头发出悦耳的声响。海天相接,仿佛低垂到水面;江上的阳光照耀着船帆,显得格外明亮。潮水推动着壮丽的船只,船只的声音吞没了远处的绝壁孤岛。漫天的黄尘把旅人的衣袖都染满了,我却因穿着朝服而感到羞愧。
注释:
- 影静长安道:指长安的道路寂静而安宁,影子在其中显得格外宁静。
- 凉风响辔衔:凉风吹拂,马车的辔头发出清脆的声音。
- 海天低到水:形容海与天空相接,似乎降到了水面。
- 江日脱明帆:阳光照耀在江面上,船帆显得格外明亮。
- 潮遣先驱壮:潮水推着前方的船只,形象地描绘出航行的壮阔场面。
- 声吞绝岛巉:声音如潮水般铺天盖地,吞没了远处的孤岛和险峻的山崖。
- 黄尘征袖满:旅途中,尘土把衣袖都沾满了。
- 却愧著朝衫:穿着朝服,感到不合时宜而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豪放、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到龙山头》创作于作者游历之际,可能是他在长安道游览时所作。诗中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思考,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长安道上的游历感受。开篇的“影静长安道”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也为后面的景象打下了基础。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例如“海天低到水”,使人感受到海天一色的辽阔与无边,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同时,作者通过“潮遣先驱壮,声吞绝岛巉”描绘了船只在潮水中前行的壮观场景,表现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最后,诗人以“黄尘征袖满,却愧著朝衫”作结,既表达了对旅途劳累的感慨,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自嘲。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在自然与人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关系,既有壮丽的景色,也有细腻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比和反思,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我的认知,形成了独特的诗意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影静长安道:描绘长安的宁静与清幽,设置了静谧的环境。
- 凉风响辔衔:凉风轻拂,马的辔头声清脆,给人一种生动的感受。
- 海天低到水:海与天的界限模糊,营造出一种极其辽阔的意境。
- 江日脱明帆:阳光照耀下的船帆,表现出明亮的景象。
- 潮遣先驱壮:潮水推动船只,展现出一种壮观的航行景象。
- 声吞绝岛巉:声音的力量与壮观,突显出自然的雄伟。
- 黄尘征袖满:路途的艰辛,尘土沾满衣袖,体现了旅途的劳累。
- 却愧著朝衫:作者反思自己的身份,感到不合时宜的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天低到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声吞绝岛”,赋予了声音以力量与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在壮丽景色中反思自我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道: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代表着诗人的故乡。
- 海天:象征着辽阔与自由,表现出自然的无限。
- 潮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不息,表现出动感。
- 黄尘:代表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身份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影静长安道”意指什么? A. 长安的安静与清幽
B. 长安的繁华
C. 长安的喧嚣 -
“潮遣先驱壮”中的“壮”指的是什么? A. 船只的雄伟
B. 风景的壮观
C. 自身的壮丽 -
诗人在最后感到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A. 旅途的疲惫
B. 穿着不合时宜的朝服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秋夕》- 杜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杨万里的诗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注重对壮阔景色的描绘与豪情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杨万里诗文选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到龙山头》这首诗的美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