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与可画竹上有东坡山谷题识》
时间: 2025-01-14 18:16: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文与可画竹上有东坡山谷题识
作者: 何景明 〔明代〕
客从南方来见予,
手持锦轴长丈馀,
云是与可之画苏黄书。
中堂展玩思超忽,
四百年来真故物。
败素飘零色已改,
古墨惨澹神犹发。
文生此竹世希有,
一枝不异双琼玖。
冥冥烟干动石壁,
瑟瑟风叶临窗牖。
笔下何须扫万竿,
胸中已自横千亩。
眉山长公元擅场,
豫章太史谁可当。
片言相推四海重,
只字尚使千年藏。
客从何处得此幅,
令我嗟叹久怜惜。
苏黄不作与可死,
人间书画无真迹,
劝君宝此勿轻掷。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客人来到我这里,手中拿着一幅长长的锦帛,上面画有苏黄的书法。展现在堂中,观赏时不禁感慨,四百年来的真迹在这里。画面上的竹子已经枯败,颜色也改变了,但古老的墨迹依然散发出神韵。这幅画中的竹子极为罕见,一枝竹子宛如双琼的美玉。烟雾缥缈中,似乎听见石壁被风吹动,风声瑟瑟,树叶在窗前摇曳。笔下何需画尽万竿竹子,心中早已横跨千亩竹林。眉山的长公,才华横溢,豫章的太史又有谁能与之相比?一句话可以推重四海,字句之间却能留存千年。客人从哪里得到了这幅画,令我叹息不已,深感珍惜。苏黄不再创作,古人也已逝去,人间的书画真迹已难觅,劝你珍惜这幅画,不要轻易抛弃。
注释
- 苏黄:指的是苏轼和黄庭坚,二位书法大家。
- 与可:指文与可,明代画家,擅长山水画。
- 中堂:指的是家中的正厅。
- 败素:指的是画面上竹子的枯败状态。
- 冥冥:形容昏暗的样子。
- 眉山长公:指苏轼,因其长住在眉山。
- 豫章太史:指黄庭坚,因其为豫章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景明,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山水之美及古今对比,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何景明在接待南方客人时,对竹画的欣赏与感慨,体现了对古代书画的怀念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方客人带来的画作为引子,展现了作者对古代书画艺术的深切感悟和怀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何景明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真迹的珍惜。诗中提到的“文生此竹世希有”,表达了竹子在艺术中独特的地位,暗示着艺术创作之难得与珍贵。
在语言上,何景明用词简练而富有诗意,表现出一种淡雅的风格,尤其在描述竹子与风的互动时,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人艺术成就的敬仰,也流露出对当下艺术现状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人从南方来,带着一幅长长的画卷,说明了画的珍贵和客人的远道而来。
- 画中有与可的画作和苏黄的书法,表明这幅画的艺术价值。
- 中堂之中展览,感慨四百年来的真迹,显示出对历史的敬重。
- 败素的竹子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古墨仍能散发神韵,表现出艺术的永恒。
- 描绘竹子的稀有和美丽,传达出对美的珍视和对艺术的追求。
- 风与叶的描写赋予了画面生命,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笔下不必画尽万竿,而是心中有千亩竹林,强调艺术的内涵与深度。
- 眉山和豫章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艺术人才的敬仰。
- 简单的话语能让人铭记千年,突显文字的力量。
- 最后感叹画作的珍贵,劝告他人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枝不异双琼玖”,将竹子比作美玉。
- 拟人:如“瑟瑟风叶”,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片言相推四海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艺术的珍视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展现出作者对书画艺术的深切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艺术品的敬重。
- 风:象征生命与变化,表现自然的力量和艺术的活力。
- 墨:代表书法与文化,暗示艺术的深邃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景明的诗中提到的“与可”指的是哪位画家?
- A. 苏轼
- B. 黄庭坚
- C. 文与可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眉山长公”指的是谁?
- A. 苏轼
- B. 何景明
- C. 王维
- D. 白居易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古代书画的珍惜与感慨
- C. 对豪华生活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无奈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邱司理山庄》——林升
- 《画竹》——王维
诗词对比:
- 何景明的《题文与可画竹》与王维的《画竹》都描绘了竹子这一意象,但何景明更侧重于对历史文化的回顾与珍惜,而王维则通过竹子传达出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