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梁州令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
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魂消处。
南楼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
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不要再唱《阳关三叠》的曲子了,那些旋律让我泪湿了当年的金缕衣。离别的歌自古以来最让人伤心,听到那歌声更是在我魂消的地方。南楼的杨柳满是多情的情绪,却无法留住过路的行人。人情就像飘飞的柳絮,轻轻的随春风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阳关曲: 指的是古代的《阳关三叠》,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金缕: 指的是用金线缝制的衣服,象征着珍贵的情感或往事。
- 消魂: 形容极度的悲伤,心神恍惚。
- 多情绪: 形容杨柳枝条柔美、情感丰富,似乎也在诉说离别的愁苦。
- 飞絮: 比喻轻浮、不易把握的情感。
典故解析:
《阳关三叠》是王维的词作,常被后人引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金缕衣则常用以象征过去的美好和珍贵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以婉约派著称。其词清丽婉约,情感细腻,擅长描写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梁州令》成作于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感受之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孤独,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梁州令》是一首充满离情的词作,开头便以“不唱阳关曲”引入,直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情绪的拒绝。诗中充满了感伤的情绪,尤其是“泪湿当年金缕”,金缕衣象征着珍贵的回忆,泪水则是对那段时光的无尽怀念。接着提到的“离歌自古最消魂”,揭示了离别所带来的深重痛苦,而“闻歌更在魂消处”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情感的深度,仿佛音乐能够唤起内心深处的伤痛。
南楼的杨柳被赋予了多情的特质,然而“人情却似飞絮”,说明人情的脆弱与易逝,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散,无法抓住。这一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唱阳关曲: 请求停止歌唱,暗示不愿再听到离别的旋律。
- 泪湿当年金缕: 眼泪湿了昔日的珍贵记忆,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 离歌自古最消魂: 离别的歌曲历来都是让人心痛的。
- 闻歌更在魂消处: 听到歌曲时,内心的痛苦更为加剧。
- 南楼杨柳多情绪: 南楼的杨柳充满了离愁别恨的情绪。
- 不系行人住: 杨柳无法阻止过路的行人,象征着无法留住的情感。
- 人情却似飞絮: 人情如同飞舞的柳絮,随风而去,轻易消散。
- 悠扬便逐春风去: 旋律轻柔,随春风而去,象征着情感的易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人情却似飞絮”,将人情比作飞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情的脆弱。
- 拟人: 杨柳被赋予多情的特质,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对仗: 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情感细腻,意象独特,展示了作者对人世间情感脆弱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 代表柔情与离愁,象征着人际关系的脆弱与变化。
- 春风: 代表温暖和希望,但在此处却暗示着情感的无奈与易逝。
- 飞絮: 象征着轻浮的人情,易逝而不可把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阳关曲》指的是哪一首曲子?
A. 《阳关三叠》
B. 《月下独酌》
C. 《春江花月夜》 -
诗中提到的“金缕”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珍贵的记忆
C. 朋友 -
“人情却似飞絮”说明了什么?
A. 人情深厚
B. 人情易逝
C. 人情恒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晏几道《梁州令》与李清照《如梦令》: 两者都表达了离愁别绪,但晏几道更倾向于表达对人情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无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晏几道与他的词》
这些参考书目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宋词的风格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