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季海园梅
作者: 冯去非 〔宋代〕
到眼春流急,当桥梅影斜。
怕闻连夜雨,为爱隔年花。
寺古名多误,邻新酒少赊。
如何双屐齿,太半白鸥沙。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流湍急,桥边的梅花影子斜斜地投射过来。
我害怕听到连夜的雨声,因为那样就会错过隔年盛开的梅花。
古老的寺庙名声多有误传,邻近的新酒却很少能赊账。
怎么能让双屐的齿印,在洁白的鸥沙上留下呢?
注释:
- 到眼:眼前、此时此刻。
- 流急:流动得很急,形容春水的迅猛。
- 当桥:在桥边。
- 梅影斜:梅花的影子斜斜地投射。
- 怕闻:害怕听到。
- 连夜雨:连续几夜的雨。
- 为爱隔年花:因为爱惜隔年才盛开的梅花。
- 寺古名多误:古老寺庙的名声常有误传。
- 邻新酒少赊:邻居家新酿的酒很少能够赊账。
- 双屐齿:双屐的齿印。
- 白鸥沙:白色的鸥鸟在沙滩上留下的痕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提及的“梅花”在中国文学中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古寺与新酒的对比,反映了对时间与变迁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去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作者在梅花盛开的季节,通过描绘梅花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冯去非的《张季海园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出梅花在春水流动中的独特风姿。全诗分为四句,每句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象。首句“到眼春流急,当桥梅影斜”,通过春水的急流与梅影的斜投,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意,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接下来的“怕闻连夜雨,为爱隔年花”则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雨水的担忧,这不仅是对梅花盛开的惋惜,更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第三句“寺古名多误,邻新酒少赊”则引发了对古今变迁的思考,古寺的名声因时间而模糊,而邻近的新酒却由于世事的变迁而显得稀少,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和失落。
最后一句“如何双屐齿,太半白鸥沙”则以细致的意象结束全诗,双屐的印记与鸥沙的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距离,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与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引发读者对春天、对梅花与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到眼春流急:描绘春水流动的急促,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 当桥梅影斜:通过梅花影子的斜投,营造出一种春日的静谧与美丽。
- 怕闻连夜雨:表达对即将降临的连夜雨的担心,暗示雨水可能影响梅花的绽放。
- 为爱隔年花:因爱惜梅花的美丽与稀有,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寺古名多误:对古老寺庙的误解与传言,反映时间对名声的影响。
- 邻新酒少赊:对邻居新酒的稀少感到惋惜,象征时代的变迁。
- 如何双屐齿:双屐的印记象征着人生的轨迹。
- 太半白鸥沙:白鸥沙象征着纯净与宁静,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古寺”与“新酒”的对比,传达出时间的变迁感;“梅影斜”则通过影子的描绘使梅花生动起来。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与孤独的美。
- 春水:象征生命力与流逝的时光。
- 古寺:象征历史的沉淀与对往昔的怀念。
- 新酒:象征生活的变化与现代的稀缺。
- 白鸥沙:象征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怕闻连夜雨”的原因是什么?
A) 怕淋湿
B) 怕影响梅花盛开
C) 怕失去时间 -
“寺古名多误”指的是什么?
A) 名声非常好
B) 名声常有误传
C) 名声无人问津 -
“双屐齿”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痕迹
B) 自然的美丽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落》 - 王安石
- 《白梅》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落》同样描绘梅花,但更加侧重于梅花在冬季的孤独与坚韧,与冯去非的春天意象形成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对梅花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季节背景的不同使得各自的风格独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