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萸房初荐》

时间: 2025-01-19 13:57:07

萸房初荐,橙子新槎。

菊松图下捧金荷。

看翁将息,後生似、去年些。

更眼前、稚子又多。

鬓绿颜酡。

对花醉、把花歌。

熙宁安乐好行窝。

佳辰虽异,翁此兴、不输他。

更如何、欢喜也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萸房初荐
作者: 彭子翔 〔宋代〕

萸房初荐,橙子新槎。
菊松图下捧金荷。
看翁将息,後生似去年些。
更眼前稚子又多。
鬓绿颜酡。
对花醉把花歌。
熙宁安乐好行窝。
佳辰虽异,翁此兴不输他。
更如何欢喜也呵。


白话文翻译:

在萸房里初次摆上香料,橙子用新竹筏盛载。
在菊花与松树的图案下,捧着金色的荷花。
看那老翁在休息,年轻人也和去年差不多。
眼前的小孩却更多了。
鬓发微绿,脸色红润。
对着花儿醉饮,唱起花歌。
熙宁年间安乐的日子真好。
虽然佳节有所不同,但老翁的兴致丝毫不减。
更何况这样的欢喜啊!


注释:

  • 萸房:指一种香料的房间,常用来制作香料。
  • 橙子新槎:橙子用新竹筏盛载,表示新鲜的果品。
  • 菊松图下:在菊花与松树的图案下,象征长寿与清雅。
  • :老者,指年长的人。
  • 鬓绿颜酡:鬓发微绿,面色红润,形象生动。
  • 熙宁:北宋时期的一段时间,象征安乐美好的日子。

典故解析:

  • 熙宁安乐:指北宋熙宁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菊松:象征长寿与高洁,常被文人所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子翔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其词风清新脱俗,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熙宁年间,正值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节日欢庆的场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声声慢·萸房初荐》是一首描绘节日欢庆场面的词作。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温馨而欢乐的家庭聚会场景。开头提到的“萸房初荐”和“橙子新槎”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新鲜气息的节日氛围中,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感觉。随后提及的“菊松图下捧金荷”,不仅描绘了节日的装饰,更借助菊松这一意象,传递出长寿与高洁的美好愿望。

词中老翁的描写,既有对岁月的感慨,也有对年轻人的寄望,体现了对家庭传承的重视。尤其是“对花醉把花歌”,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陶醉、享受生活的姿态。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贯穿整首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最后一句“更如何欢喜也呵”,不仅是对当下幸福的感慨,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整首词在欢快的节奏中,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萸房初荐,橙子新槎:描绘节日的开始,新鲜的橙子象征着丰收与喜庆。
  • 菊松图下捧金荷:通过菊松的意象,传达出对长寿和高洁的向往。
  • 看翁将息,後生似去年些:老翁的安详加上年轻人的身影,展现家庭的延续。
  • 更眼前稚子又多:小孩的增多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鬓绿颜酡:描绘了老人的健康与活力。
  • 对花醉把花歌:人与自然的交融,醉心于花间的欢乐。
  • 熙宁安乐好行窝:对安定生活的赞美,象征着社会的和谐美好。
  • 佳辰虽异,翁此兴不输他:虽然节日不同,但快乐的氛围依旧。
  • 更如何欢喜也呵:对当下幸福的感慨,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菊松图”暗喻高洁的品德。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欢庆的节日为背景,描绘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萸房:象征节日与团圆的气氛。
  • 橙子:象征丰收与喜庆。
  • 菊松:象征长寿与高洁。
  • 金荷:象征财富与美好。
  • 稚子:象征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声声慢·萸房初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彭子翔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菊松”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寿与高洁
    C. 快乐
    D. 青春

  3. 诗中描绘的节日氛围主要通过什么意象表现? A. 萸房与橙子
    B. 夜空与星星
    C. 山水与花鸟
    D. 风雪与寒梅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声声慢·萸房初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前者更侧重于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而后者则通过月亮表达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