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柳》

时间: 2025-01-06 13:46:11

为爱当年濯濯姿,动春摇雾不胜垂。

條供越绝千丝纲,叶斗章台半额眉。

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待君合抱相看岁,定是金城洒涕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柳 宋祁 〔宋代〕 为爱当年濯濯姿,动春摇雾不胜垂。 條供越绝千丝纲,叶斗章台半额眉。 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待君合抱相看岁,定是金城洒涕时。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当年那清秀的姿态,春风中摇曳,雾气中显得格外柔美。 枝条像越地的丝网一样细腻,叶子像章台的女子半遮的眉。 它不愿与桑榆一起感叹日暮,也不愿像枳橘那样随江流迁移。 等到你我都能合抱这棵树时,那时必定是在金城流泪的时刻。

注释:

  • 濯濯:清秀的样子。
  • 條供越绝:枝条细腻如越地的丝网。
  • 叶斗章台:叶子像章台的女子半遮的眉。
  • 桑榆:比喻晚年。
  • 枳橘过江移:比喻随环境改变。
  • 金城洒涕时:在金城流泪的时刻,可能指离别或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他的诗风清新,善于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宋祁晚年,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情留恋。诗中“濯濯姿”、“动春摇雾”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和生机。后两句通过对柳树不愿随环境改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守和不变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为爱当年濯濯姿”,表达了作者对柳树清秀姿态的喜爱。
  • 第二句“动春摇雾不胜垂”,描绘了春风中柳树摇曳的柔美。
  • 第三句“條供越绝千丝纲”,用细腻的比喻形容柳枝。
  • 第四句“叶斗章台半额眉”,以女子半遮的眉比喻柳叶。
  • 第五句“肯共桑榆悲日晚”,表达了柳树不愿随晚年悲叹。
  • 第六句“宁同枳橘过江移”,表达了柳树不愿随环境改变。
  • 第七句“待君合抱相看岁”,期待与柳树共度时光。
  • 第八句“定是金城洒涕时”,预言未来在金城流泪的时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條供越绝千丝纲”、“叶斗章台半额眉”。
  • 拟人:如“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 对仗:如“动春摇雾不胜垂”与“叶斗章台半额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坚守和不变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濯濯姿、动春摇雾、千丝纲、半额眉、桑榆、枳橘、金城。
  • 文化内涵: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坚韧和生命力,此诗中的柳树也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濯濯姿”指的是什么? A. 清秀的样子 B. 摇曳的姿态 C. 细腻的枝条 D. 半遮的眉 答案:A

  2. 诗中“叶斗章台半额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中“宁同枳橘过江移”表达了什么? A. 随环境改变 B. 不愿随环境改变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离别之情。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柳永的诗多表达离别之情,而宋祁的诗则更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