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记杂画·瘿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咬齑饥饿,乍可训童子,谁能说老兵。
白话文翻译
我在饥饿时啃食着细碎的菜,偶尔能教导一些年轻人,但谁又能说得清楚老兵的艰辛呢?
注释
- 咬齑:指啃食细碎的菜肴,形容饥饿时的狼狈。
- 乍可训童子:意思是偶尔能教导年轻人,表明自己虽年长,但也有传授经验的能力。
- 老兵:指经历丰富、年长的人,暗指自己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道济,号梅溪,晚号石窗,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记杂画·瘿》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教导和对老兵经历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感悟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开头的“咬齑饥饿”将读者带入一种艰难的生存状态,体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奈。这种饥饿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解读为精神上的缺失与渴望。而“乍可训童子”则反映出作者对于年轻人的关注,尽管自身经历了许多,但他仍然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种“老兵”与“童子”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重要性。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盼,既有无奈又充满了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咬齑饥饿:表现出极度的饥饿感,带有一种无奈和狼狈的情绪。
- 乍可训童子: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仍然愿意教导年轻人的态度,显示出一种责任感。
- 谁能说老兵: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老兵的经历和艰辛,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咬齑”作为饥饿的象征,生动形象地传达了生存的艰辛。
- 对仗:全诗中的对比(老兵与童子)强调了代际之间的差异。
- 反问:通过“谁能说老兵”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对生活艰辛的认识、对年轻一代的关爱和对经验的珍视,展现出一种深厚的人生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咬齑:象征着贫困与艰难的生活。
- 童子:代表年轻一代,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老兵:象征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咬齑饥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饥饿和无奈
- C. 富足
-
诗人希望教导哪一类人?
- A. 老人
- B. 年轻人
- C. 朋友
-
“谁能说老兵”这句有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对仗
- C. 反问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倾向于理想化的田园生活。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描写人生经历和感情时,展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变化。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分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