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自警三首》

时间: 2025-01-07 21:49:55

昨者匆匆掷印归,六年岑寂闭柴扉。

岁荒奴仅拾残穗,日晏婢方羹苦薇。

宁渴莫赊邻近酒,尽寒不着借来衣。

中年但祝身强健,要卧松风坐钓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居自警三首
作者:刘克庄

昨者匆匆掷印归,
六年岑寂闭柴扉。
岁荒奴仅拾残穗,
日晏婢方羹苦薇。
宁渴莫赊邻近酒,
尽寒不着借来衣。
中年但祝身强健,
要卧松风坐钓矶。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匆忙回家,
六年来闭门不出。
年景不好,仆人仅能捡到残余的谷穗,
傍晚时分,女仆才开始煮些苦薇。
宁愿渴了也不向邻居借酒,
即使寒冷也不向他人借衣服。
到了中年,只愿祝福自己身体强健,
要在松风中卧躺,坐在钓鱼的礁石上。

注释:

  • 匆匆:形容急匆匆的样子。
  • 掷印:指放下手中的印章,象征放弃官职。
  • 岑寂:形容环境的冷清、寂静。
  • 岁荒:指年景不好,通常是指歉收。
  • 残穗:指收割后剩下的谷物。
  • 羹苦薇:用苦薇(植物)煮的汤,表示生活的贫苦。
  • 宁渴莫赊:宁愿口渴也不借酒,强调独立自给。
  • 松风:松树间的风,常象征清幽的环境和安逸的心境。
  • 钓矶:指钓鱼的礁石,寓意悠闲自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白云,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后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而隐居。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达对政治时局的感慨和个人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贫居自警三首》是刘克庄在隐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贫穷生活的深刻体会与自我警醒。诗中表现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贫居自警三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独立精神。诗的开头,诗人以“匆匆掷印归”自述归隐的动机,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显示了他在贫困生活中如何自处,虽生活清苦,却不向邻居借酒,也不借衣服,表现出一种高洁的品格和强烈的自尊心。

诗的最后两句则传达了诗人对健康和自由生活的渴望,尤其是“要卧松风坐钓矶”,描绘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既有自然的恬淡,又有生活的雅趣,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者匆匆掷印归:诗人急匆匆地放下官印,回到自己的简陋居所,表明他已决定辞官归隐。
  2. 六年岑寂闭柴扉:隐居生活已经六年,门前的柴门象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3. 岁荒奴仅拾残穗:年景不好,仆人只能捡拾残存的谷穗,表现出生活的困窘。
  4. 日晏婢方羹苦薇:傍晚女仆才开始煮苦薇汤,反映出生活的清贫与艰辛。
  5. 宁渴莫赊邻近酒:诗人宁愿口渴也不向邻居借酒,显示出独立自给的态度。
  6. 尽寒不着借来衣:即使寒冷也不向他人借衣,强调了自尊心。
  7. 中年但祝身强健:到了中年,诗人只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表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8. 要卧松风坐钓矶:向往在松风中闲卧,坐在礁石上钓鱼,描绘了理想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贫穷的生活与理想的闲适生活,增强了主题的鲜明性。
  • 意象:松风、钓矶等意象象征着自由、恬淡的生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自尊,展现了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和追求理想的精神面貌。

意象分析:

  • 松风:象征自然与安宁,体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钓矶:寓意闲适和享受,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苦薇:代表生活中的艰苦与清贫,形成对比,增强诗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贫居自警三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贫困生活的接受与自省
    C. 对奢华生活的渴望
    D. 对他人生活的羡慕

  2. “宁渴莫赊邻近酒”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渴望借酒
    B. 借酒无妨
    C. 自尊自给
    D. 生活无所谓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刘克庄的作品都描绘了隐居生活,但陶渊明更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刘克庄则在清贫中反思自我,表达更为深刻的内心警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