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杂兴
作者: 方岳 〔宋代〕
净扫山房不以贫,旋炊野饭唤作邻。
子规啼处一村雨,芍药开时三迳春。
丘壑自成安乐国,渔樵尚有老成人。
茅檐相对坐终日,只说桑麻语自真。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小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不因为贫穷而怨恨;
随即在炉子上煮些野菜,邀请邻居们来一起分享。
杜鹃鸟在村子里啼叫,似是带来了细雨;
芍药花开时,三条小路上春意盎然。
丘陵与山谷自成一处安乐的地方,
渔夫与樵夫中间还有年迈的长者。
我们坐在茅草屋檐下,整天闲聊,
只谈论着桑麻的生活,真是朴实无华。
注释:
- 净扫:清扫、打扫得干净。
- 山房:山中的小屋。
- 炊:煮饭。
- 子规:杜鹃鸟,常在春天啼叫。
- 芍药:一种花,春天盛开。
- 丘壑:山丘与山谷。
- 安乐国:安宁快乐的地方。
- 渔樵:指渔夫和樵夫,象征平民生活。
- 桑麻:指桑树和麻,代表农村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创作背景:
《春日杂兴》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简单朴素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春日杂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一种恬淡安宁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便以“净扫山房不以贫”引入,显示出诗人在贫穷中依然保持的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接着,通过“旋炊野饭唤作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助精神,营造出一种温暖的人情味。
“子规啼处一村雨,芍药开时三迳春”将春天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杜鹃鸟的啼鸣与细雨相伴,更增添了春天的生机。而“丘壑自成安乐国”则表明了诗人对自然化的向往,认为自然的山丘与谷地能够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
在诗的最后,诗人描绘了与邻居们一起坐在茅草屋檐下,悠闲交谈的情景,突显了对简单生活的真实与满足。这种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使得整首诗散发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净扫山房不以贫:诗人在山中小屋打扫得干净,并不因贫穷而感到不快。
- 旋炊野饭唤作邻:随即煮些野菜,邀请邻居们来分享,体现了诗人的热情和乐观。
- 子规啼处一村雨:杜鹃的鸣叫伴随着细雨,描绘了春天的气氛。
- 芍药开时三迳春:芍药花开,春意盎然,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丘壑自成安乐国: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认为这里是理想的生活之地。
- 渔樵尚有老成人:即便是老年人,依然在渔樵的生活中,体现了人们的坚韧与执着。
- 茅檐相对坐终日:与邻居在茅草屋檐下闲坐,体现了悠闲的生活。
- 只说桑麻语自真:只谈论着日常生活的琐事,表现了生活的真实与朴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安乐国”,将自然环境比作理想的生活之地。
- 拟人:子规啼叫,赋予鸟类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诗句具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安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房:象征着简单的生活。
- 子规:代表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自然的声音。
- 芍药:象征美好与生机。
- 丘壑: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茅檐:象征着朴素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活动来邀请邻居? A. 吃饭
B. 煮饭
C. 游玩
D. 种田 -
“子规啼处一村雨”中“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D. 翠鸟 -
诗中提到的“安乐国”是指什么? A. 富裕的地方
B. 自然的山水
C. 城市
D. 乡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府》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春日杂兴》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但王维更多地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宋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