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关
方岳 〔宋代〕
一坐一百二十日,柳初黄落今青青。
索舆径去有忙事,忽忆曾与春丁字。
牡丹径尺妙天下,许酿醽醁呼娉婷。
到家二月亦晚矣,未办翠色官窑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关外停留了一百二十天,眼前的柳树刚开始落叶而又重新变得青翠。在忙碌的旅途中,作者突然想起曾经和春天的许多美好时光。牡丹花开得极为娇艳,仿佛可以酿造美酒来称呼那位女子。回到家中已经是两个月后了,而自己却还没有准备好绿色的官窑瓷瓶。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坐:指一段时间,这里特指一百二十天。
- 柳初黄落今青青:柳树刚开始落叶,但现在又是绿色的。
- 索舆径去:索舆指的是用车子出行,这里暗示了旅途的繁忙。
- 春丁字:春天和丁字形的关系,表明与春天的美好时光相连。
- 醽醁:指酒,形容其香醇。
- 翠色官窑瓶:官窑瓶是指一种瓷器,色泽鲜艳,具有收藏价值。
典故解析:
- 牡丹:传统上被视为国色天香的花卉,象征着富贵、繁荣。
- 官窑:指的是宋代著名的瓷器,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生平事迹多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旅程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方岳的《出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首联“一坐一百二十日,柳初黄落今青青”,开篇便以时间与季节的变化引入,表现了作者在关外的漫长等待,以及对春天的眷恋与怀念。
其次,诗中通过“索舆径去有忙事,忽忆曾与春丁字”展现了生活的忙碌与追忆之间的对比,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紧接着,牡丹的出现则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最后,回到家中却发现时间已晚,未能完成心愿,这样的结尾让整个诗篇增添了一份遗憾与反思,引发读者的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方岳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既有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坐一百二十日:表明作者在某地驻留的时间,暗示了长时间的孤独与思考。
- 柳初黄落今青青:描绘柳树的季节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重生。
- 索舆径去有忙事:暗示旅途的繁忙和生活的压力。
- 忽忆曾与春丁字:提及往昔的美好,表现对青春的怀念。
- 牡丹径尺妙天下:赞美牡丹的美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许酿醽醁呼娉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想要用美酒来称呼心中的理想。
- 到家二月亦晚矣:归家之时感到时间已晚,暗示对家园的思念与遗憾。
- 未办翠色官窑瓶:未能完成心愿,象征着生活中的未尽之事与不如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牡丹径尺妙天下”,用牡丹的美丽比喻生活中的美好。
- 拟人:如“柳初黄落今青青”,赋予柳树以生命的特征,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索舆径去有忙事”与“忽忆曾与春丁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琐事的反思,展现了方岳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春天的希望。
- 牡丹:代表美好与繁荣,常与富贵相联系。
- 官窑瓶:象征着高雅与珍贵的事物,代表着未能实现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一坐一百二十日”中的“一坐”指的是什么?
A. 一天
B. 一段时间
C. 一年 -
诗中提到的“翠色官窑瓶”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未竟的心愿
C. 自然之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李白的《静夜思》: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出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以旅途为背景,前者着重抒发个人情感,后者则体现了友情与离别的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