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

时间: 2025-01-14 03:03:11

江燕归时君亦归,燕巢未暖君还去。

去去溪边杨柳多,正值清明欲飞絮。

竞折赠行何所益,时当长养伤嘉树。

不如举酒对青山,酒罢移舟须薄暮。

嘉禾主人余久知,迹冗不拟强攀附。

党或无忘问姓名,为言懒拙皆如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
梅尧臣

江燕归时君亦归,
燕巢未暖君还去。
去去溪边杨柳多,
正值清明欲飞絮。
竞折赠行何所益,
时当长养伤嘉树。
不如举酒对青山,
酒罢移舟须薄暮。
嘉禾主人余久知,
迹冗不拟强攀附。
党或无忘问姓名,
为言懒拙皆如故。

白话文翻译:

当江燕归来的时候,你也要回去了;
可是燕巢还未温暖,你却要再度启程。
你要离去的地方,溪边杨柳正茂盛,
这正是清明时节,杨絮欲飞的好时光。
互相赠行又有什么好处呢?
此时正是适合长养的季节和受伤的树木。
不如我举杯与青山对饮,
酒饮罢后再移舟到薄暮时分。
嘉禾的主人我与你早已熟识,
我不想强行攀附您的光环。
如果有人忘记了我的名字,
我也懒得去解释,依旧如故。

注释:

  • 江燕:江边的燕子,象征离别与归来。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节气,象征春暖花开。
  • 赠行:送别朋友。
  • 嘉树:美好的树,象征友谊和情感。
  • 薄暮:黄昏时分,象征离去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山谷,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尤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张秘丞赴秀州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在送别时的感慨与哲思。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描写了燕子的归来,暗示着友人的离去,燕巢未暖则是对离别的不舍。接着,诗人借助清明时节的美好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祝福。诗中“竞折赠行何所益”一句,提出了送别的无奈,显示出一种对人情世态的反思。最终,诗人以举杯对青山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态度:宁愿与自然为伴,不愿强求与人交往的深度。

梅尧臣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江燕”、“杨柳”、“青山”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送别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流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燕归时君亦归:在燕子归来的时节,你也要回去了,暗示离别的时刻。
  2. 燕巢未暖君还去:燕子窝还没筑好,你却要离开,表达的不舍。
  3. 去去溪边杨柳多:你要去的地方杨柳繁茂,象征生机与希望。
  4. 正值清明欲飞絮:正是清明节,春暖花开,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5. 竞折赠行何所益:互赠行礼又有什么实质意义,表达对送别形式的怀疑。
  6. 时当长养伤嘉树:此时正是适合养伤的季节,暗示需珍惜友谊。
  7. 不如举酒对青山:不如与自然为伴,举杯对饮。
  8. 酒罢移舟须薄暮:喝酒后再缓缓离去,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
  9. 嘉禾主人余久知:表示对友人的熟悉与深厚情谊。
  10. 迹冗不拟强攀附:我不愿强行攀附于他人之上,强调自我独立。
  11. 党或无忘问姓名:即使有人忘却我的名字,我也不在乎。
  12. 为言懒拙皆如故:无论如何,我都懒得去解释,依旧如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去”和“归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季节与情感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

  • 江燕:象征离别与归来,情感的寄托。
  • 杨柳: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清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轮回,暗示生命的继续。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清明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恐惧
    • C. 依依不舍
    • D. 愤怒

答案

  1. C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涉及送别,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写和内心的思考,而李白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洒脱。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但情感表达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