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艳动春朝,妆成映洛桥。
钱多自解数,筝涩未能调。
花如秦苑好,酒比蜀都饶。
深谢诸年少,来沽不待要。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早晨,光彩照人,妆容如花映照在洛桥上。
钱多了自然能解决许多问题,但琴声却因为没调好而显得涩滞。
花儿如同秦国的花园那样美丽,酒的丰盛程度也比蜀地更为丰富。
我深深感谢年轻的朋友们,来这里买酒的人不必再等。
注释:
字词注释:
- 光艳:光彩照人,艳丽动人。
- 妆成:化妆、打扮好。
- 映洛桥:洛桥,指洛阳的桥,形容妆容映衬在桥上。
- 钱多自解数:意为钱多了自然能应付各种开支。
- 筝涩:古筝的声音不够流畅。
- 秦苑:指古代秦国的美丽花园。
- 蜀都:指古蜀国的都城,酒的盛产地。
- 深谢诸年少:非常感谢年轻的朋友们。
典故解析:
- 洛桥:指洛阳的桥,象征着古都的繁华。
- 秦苑与蜀都:分别代表着美丽与丰盛,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1535),字仲明,号景山,明代诗人,著名的“吴中四才子”之一,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酒与美景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年轻人的关怀。
诗歌鉴赏:
《当垆曲》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作,它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酒的赞美,展现了一个繁华而又充满希望的场景。诗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丽,以及饮酒时的愉悦心情。开头的“光艳动春朝”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朝气蓬勃,犹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接着,诗人提到美丽的妆容与洛桥的映衬,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诗中的“钱多自解数”一句,既反映了社会风气,也透露出对物质生活的感悟。饮酒作乐是诗中的重要主题,诗人通过“酒比蜀都饶”的比较,强调了酒的丰盛与宴会的欢乐。最后一句“深谢诸年少”,不仅是对年轻人的感谢,更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清新明朗,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光艳动春朝:描绘春天的美丽,充满生机。
- 妆成映洛桥:指女子的美丽妆容在桥上映射,产生美的联想。
- 钱多自解数:表达人们在富裕时,生活的烦恼会减少。
- 筝涩未能调:表现生活中的一些小困扰,音乐未能和谐。
- 花如秦苑好:赞美花卉的美丽,借古代名园之美。
- 酒比蜀都饶:酒丰富,比蜀地更胜一筹,强调饮酒的乐趣。
- 深谢诸年少:感谢年轻朋友们的到来,展现友谊。
- 来沽不待要:表达了对待友人的热情与坦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如秦苑”,将花与名园相比,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年轻人的关怀,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艳: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洛桥:代表古都的繁华与历史的积淀。
- 花: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繁盛。
- 酒:代表着友谊与欢聚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洛桥”代表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观
b) 古都的繁华
c) 诗人的故乡 -
“酒比蜀都饶”中的“蜀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成都
c) 北京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历史的回顾
b) 对生活的热爱与友情的珍视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古都的繁华
- b) 成都
- b) 对生活的热爱与友情的珍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当垆曲》和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前者侧重于欢乐的聚会与生活的享受,而后者则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孤独的感伤,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高启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