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寒
高翥 〔宋代〕
料峭东风破客衣,
春寒不比腊前时。
绝怜墙角樱桃树,
全似梅花雪后枝。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寒风料峭刺骨,让人感到寒意透过衣服;
现在的春寒和腊月前的时节相比,显得更加寒冷。
我特别怜惜墙角那棵樱桃树,
它的枝条竟然像梅花在雪后绽放的样子。
注释:
- 料峭:形容风寒的感觉,轻微而刺骨。
- 破:这里指刺穿,透过。
- 客衣:指外出时所穿的衣服。
- 腊前时:腊月前的气候。
- 绝怜:非常可怜、怜爱。
- 墙角樱桃树:指生长在墙角的樱桃树。
- 全似:完全像。
- 梅花雪后枝:梅花在雪后盛开的枝条,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典故解析:
- 樱桃树与梅花:樱桃树和梅花分别象征春天的不同特质,梅花代表坚韧与高洁,而樱桃则代表柔美与希望。诗中对两者的比较,反映了春天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公瑾,号清江,宋代诗人,擅长咏物抒怀,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春寒》写作于春季,正值春寒料峭之时,诗人通过对春寒和樱桃树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寒》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尽管题为“春寒”,但诗中却透露出一种深切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春寒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首句“料峭东风破客衣”,生动地描绘了春风的刺骨,给人一种寒冷的印象。这种寒冷不仅是气候上的寒冷,更是内心情感的寒冷。
接下来的“春寒不比腊前时”,则将春寒与腊前的寒冷进行对比,强调了春寒的特殊与不同。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期待被寒冷所打断,情感显得更加复杂。
第三句“绝怜墙角樱桃树”,则是诗人对自然的怜惜之情的流露。樱桃树作为春天的象征,生长在墙角,可能代表着一种孤独与不易。在寒冷的春天,它的存在仿佛显得更加可贵,饱含了生命的希望。
最后一句“全似梅花雪后枝”,将樱桃树与梅花联系在一起,暗示了春天的美好即将到来。梅花在雪后盛开的形象,传达了春天生命力的顽强与美丽。整首诗通过对春寒与樱桃树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情感,表现出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料峭东风破客衣:描写东风刺骨,给客人带来寒意,体现春寒的氛围。
- 春寒不比腊前时:强调了当前春寒的刺骨与腊前的寒冷不同,表达对春的期待与失落。
- 绝怜墙角樱桃树:表现了对樱桃树的怜惜,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全似梅花雪后枝:将樱桃树与梅花相提并论,暗示春天的美好即将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樱桃树比作梅花,象征美丽与希望。
- 拟人:赋予自然事物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无奈,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尽管带来寒意。
- 樱桃树: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寒》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翥
C. 杜甫
D. 白居易 -
“料峭东风破客衣”的意思是? A. 形容春风温暖
B. 形容春风刺骨
C. 形容寒冬
D. 形容夏日炎热 -
诗中提到的樱桃树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春天的希望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高翥的《春寒》和杜甫的《春望》都有春天的主题,但高翥更侧重于春寒的感觉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关注国事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