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令/伊州令》

时间: 2025-01-04 06:29:33

西风昨夜穿帘幕。

闺院添消索。

最是梧桐零落。

迤逦秋光过却。

人情音信难托。

鱼雁成耽阁。

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伊川令/伊州令
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消索。
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
人情音信难托。鱼雁成耽阁。
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

白话文翻译:

昨夜西风袭来,穿透了帘幕,
我的闺院里增添了几分冷清。
最凋零的,是那梧桐树的落叶;
缓缓流过的是秋天的光景。
人与人之间的音信难以传递,
鱼儿和大雁成了我孤独的伴侣。
让我一个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间,
泪珠与灯花一同滴落。

注释:

  • 穿帘幕:穿透窗帘,指风势强劲。
  • 消索:形容心情的消沉与失落。
  • 梧桐:象征孤独与失落,梧桐落叶常常引起思乡之情。
  • 迤逦:形容秋光柔和而悠远。
  • 音信难托:表示与外界的联系变得困难,难以传递消息。
  • 鱼雁:寓意远方的亲友,鱼和雁都是常用来表达思念的意象。
  • 教奴:表示诗人自称,带有自谦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花仲胤妻,生活于宋代,史料中对其生平记载不多,但其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作为女性诗人,她的作品常反映出女性特有的情感世界与社会境遇。

创作背景:

《伊川令》创作于秋季,正值时光流逝、万物凋零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寄托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所遭遇的寂寞与无奈。

诗歌鉴赏:

《伊川令》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怀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孤独女性的内心世界。在西风的吹拂下,帘幕轻轻摇曳,闺院的冷清和梧桐的凋落,似乎无不在诉说着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诗人用"泪珠与灯花共落"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她的孤独与哀伤,灯下的泪水与烛光交融,渲染出一种无尽的思念和寂寞。整首词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情感,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昨夜穿帘幕:描绘了夜间的风声,暗示着内心的动荡。
  2. 闺院添消索:表现出诗人在寂寞中感受到的情感压抑。
  3. 最是梧桐零落:通过梧桐的凋零表现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4. 迤逦秋光过却:秋天的光景流逝,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5. 人情音信难托:表达了与外界进行联系的困难,内心的孤独感加重。
  6. 鱼雁成耽阁:鱼和雁成为心灵的寄托,显示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7. 教奴独自守空房:独自一人守着空荡的房间,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情感。
  8. 泪珠与灯花共落:将泪水与烛光交织,展现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珠比作灯花,形象地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 拟人:风穿帘幕,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泪珠与灯花共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孤独感,反映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面对的情感困境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情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梧桐:代表着孤独、失落和对过往的追忆。
  • 灯花:象征着希望与失落交织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西风昨夜穿帘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寂寞
    C. 激动

  2. “泪珠与灯花共落”中的“泪珠”代表了什么? A. 快乐
    B. 思念与伤感
    C. 期待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孤独与思念
    C. 春天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在情感上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更为积极;而《伊川令》则更突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与无奈。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者均有思念的主题,但王维更关注于兄弟情谊,而花仲胤则更为细腻地刻画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女性诗人研究》